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醫生:過敏性鼻炎要避開過敏原


讀者劉先生:我是過敏性鼻炎患者,經常陣發性打噴嚏、流清水鼻涕、鼻塞和鼻癢,請問過敏性鼻炎有哪些治療方式嗎?
首大耳鼻喉醫院特需專家、主任醫師張宗芬:過敏性鼻炎是一種由基因與環境互相作用而誘發的多因素疾病,存在于所有年齡段。吸入性過敏原是過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常見的過敏原有以下幾種:
1.花粉春天的花粉,秋天的草籽等。
2.螨屋塵螨、粉塵螨等。屋塵螨主要生活在床墊、床底、枕頭、地毯、家具及絨毛玩具中,濕熱環境中繁殖最快。過敏原包含在其排泄物顆粒中,可隨織物的抖動散播到空氣中並再次沉積。
3.動物皮屑動物的皮屑及分泌物攜帶過敏原。存在于室內塵土和家具裝飾中。
4.蟑螂過敏原存于其糞便及甲殼中,顆粒較大,不在空氣中播散。
5.真菌霉菌向環境中釋放過敏原性孢子,濕熱環境生長迅速。
6.食物花生、堅果、魚、雞蛋、牛奶、大豆、蘋果、梨等。
過敏性鼻炎目前比較好的治療辦法有脫敏治療和手術治療。脫敏治療就是讓人體對過敏原產生免疫能力,具有長期的效果,但療程至少兩年以上,並且目前針對的過敏原范圍較小。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阻斷篩前神經對過敏原的反應,達到治療效果。最為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自己對什麼過敏原過敏,然後避開它,這樣才能一勞永逸。(錢宇陽) 


資料來源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2/18/c_126150901.htm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益生菌的作用

益生菌有很多種類,是對人體有益的好菌,主要生活在腸胃及其附近、包括陰道與肛門等部位。益生菌數量有百億,但這些小生物的生命很脆弱,吃幾顆抗生素就有可能死傷過半,平時飲食肉多菜少、纖維不足也會嚴重影響益生菌的活力和數量。益生菌有甚麼作用?

1,幫助消化,許多菌種可以產生消化酵素,幫助分解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有些人長期肚瀉,十之其九是因為暴飲暴食,服用益生菌有緩解作用。

2,改善與抗生素相關性的腹瀉(AAD)。

3,有些人對奶製品敏感,在飲食前先服用益生菌可以緩解。服用布緯食療前先服用益生菌可以幫助吸收。

4,降低血清中的壞膽固醇濃度。

5,降血壓。

6,改善過敏性體質,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及蕁麻疹等,有以上毛病的人必須服用益生菌。益生菌並增強免疫力,有癌症的人也必須服用。

7,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減少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

8,益生菌在腸中會製造維生素B1、B2、B6、B12、E、K、生物素、泛酸、葉酸及菸鹼酸,對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非常重要。能幫助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

9,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產品,但大部分產品中的益生菌在進入腸道以前已經被胃酸破壞,我花了很多工夫找來一種歐洲的產品,溶解的時間為150分鐘,這樣大部分的益生菌便能在到達小腸和直腸後才慢慢分解出來。

資料來源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9A%B4%E6%B5%A9/art/20140210/1862003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醫療前沿:曬太陽有助于降血壓 常吃香蕉能防花粉過敏



曬太陽有助于降血壓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實驗醫學和綜合生物學學者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讓皮膚接受陽光照射可以降低血壓,從而降低了人們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鑒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中有30%是由高血壓所引起的,因此研究人員考察了採用何種方式血壓能夠得以降低。他們發現陽光能夠改變一氧化碳在血液和皮膚中的含量,進而導致了血壓水平的下降。
研究人員選取了24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讓他們接受了來自倣日曬燈的紫外線照射。研究結果顯示:人體在接受紫外線照射時顯現出來的效應為:血管擴張,血壓降低,血液循環中一氧化碳的代謝物含量得到了改變,但並沒有改變維生素D的含量。
雖然避免過度暴露于陽光照射之中是預防皮膚癌的關鍵,然而出于恐懼或某種生活方式的原因而完全不接觸陽光照射,反而會增加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長期大量服泡騰片增大心腦血管病風險
蘇格蘭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泡騰片中含鈉較多,長時間大量服用會增大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片1克的維C泡騰片中一般含碳酸氫鈉0.2克,相當于0.139克食鹽(氯化鈉)的含鈉量。此項新研究提示,規格為500毫克的撲熱息痛泡騰片含鈉0.39克,每天的最大劑量為8片,如果按此劑量服用,僅由藥物帶來的鈉攝入量就已經超過2.4克/天(相當于食鹽6克/天)的成人鈉攝入量推薦值。
平時血脂、血壓較高,有家族史或其他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應少用或慎用泡騰片。常用泡騰片的老人要注意監測血壓,高血壓患者服用期間應適當減少鹽的攝入。
吃香蕉能防花粉過敏
日本築波大學的學者近日發現,定期食用香蕉能改善過敏症狀,特別是花粉過敏。
築波大學醫學醫療係谷中昭典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將患有中輕度杉樹花粉過敏症的52名成年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在8周內每天吃兩根香蕉,另一組在同一時期內不吃香蕉。結果發現,食用香蕉的參與者過敏反應明顯得到改善。
谷中教授認為,香蕉中豐富的維生素B6能促進血清素等大腦神經遞質的合成,而血清素可有效緩解過敏症狀。
補維C可降低痛風風險
據美國《內科學文獻》雜志刊登加拿大一項新研究發現,攝入維生素C可降低男性痛風危險。
新研究負責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伊翁‧K‧肖伊博士表示,早期研究發現,維生素C攝入量與血液尿酸水平成反比。肖伊博士對美國46994名男性參試者進行研究,結果證實,維生素C攝入量升高,痛風概率隨之下降。維生素C日攝入量每增加500毫克,痛風危險就會下降17%。與每天補充維生素C不足250毫克的參試者相比,每天補充至少1500毫克維生素C的參試男子痛風危險降低45%。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預防痛風,也可多吃富含它的食物如葡萄等。

資料來源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2/10/c_126109112.htm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樂閱讀/孕期0~3月 不該吃的7種食物



這個階段的孕媽咪,不要任意吃補品,尤其人參、鹿茸等中藥材!


NG食物1)油條/油條含有明礬,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對大腦是非常不好的食物,產婦吃下後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大腦中,所以一定要避吃。

NG食物2)酸性食物/過多的酸性食物及飲料會誘發遺傳基因突變,導致胎兒畸形,如過多的肉食、精製糖,少吃為妙!

NG食物3)茶與咖啡/含咖啡因的食物具有興奮作用,食用過多會刺激胎動增加,甚至影響生長發育。據統計,孕媽咪每天喝下5杯紅茶會使新生兒體重減輕,而且茶葉中的鞣酸會和食物中的鐵元素結合形成一種無法吸收的化合物,不利於媽媽們對鐵的吸收,影響造血功能。媽咪在懷孕初期,即3個月內,應避免攝取咖啡因。美國醫學雜誌曾指出,懷孕婦女喝下過量咖啡,胎死腹中的機率將會增加;而醫學研究結果也顯示,咖啡因對胎兒腦部發育亦有不當的影響,可能造成胎兒癲癇。

NG食物4)糖/甜食可以改善情緒,但吃下過多的糖容易胃寒嘔酸水,還有發胖之虞。而且過量糖分會消耗母體的鈣質,當母體鈣不足相對就是不利胎兒的牙胚生長,將來會影響乳牙發育,抗齲的能力也會下降,因此甜食請適可而止。

NG食物5)動物肝臟/數年前即有論文發表指出,妊娠前期食用動物肝臟有導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因此建議要補充維生素A、D者,可用紅蘿蔔取代。

NG食物6)過敏性食物/一般人想到過敏,腦中可能會浮現皮膚有蕁麻疹、濕疹等等畫面,其實過敏的現象還會反應在呼吸道及消化功能上,例如頭暈、胸悶、氣喘或消化道的噁心、嘔吐、腹瀉。當過敏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後,在母體會產生一系列的過敏反應,隨反應而產生的毒素會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以致妨礙胎兒的成長發育;甚或依發育時序的不同,對器官的生成會有不良的影響。

NG食物7)補品/很多婆婆媽媽們以為,孕婦吃補品對胎兒好,因此總會自行買藥材來燉補。其實,熱性的補品對準媽媽及寶寶造成的壞處大於好處,特別是以下中藥材:

• 人參(紅參)需慎用/人參是大補元氣的藥材,懷孕婦女吃多了或是經常服用,反而會氣盛陰耗、陰虛火旺,也就是「氣有餘而陰不足」。「氣有餘」就變成火氣,因此孕婦吃太多人參,反而會讓初期孕吐更嚴重,或是發生水腫;對患有高血壓的人更具有危險性,容易發生陰道出血或流產。

• 溫熱壯陽之品/例如鹿茸、核桃、補藥酒或甜酒釀、酒等等,這些溫熱之物易生內熱而傷陰,除非有醫師指導方可服用。

• 山楂/雖然它是非常普遍的保健食品,尤其初孕之時大部分女性都喜食酸甜,但要注意,山楂會促進子宮的收縮,恐有使人流產疑慮。

資料來源 :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1291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年後轉職壓力大? 適當補充DHA助對抗壓力



不少上班族都選擇在農曆年後轉換跑道繼續打拼,但是進入新的工作崗位之後,面對不同的挑戰,或多或少都會有適應上的問題,壓力也隨之而來。但轉職族要注意了,壓力不僅會影響心情,更可能使身體的機能受到影響。藥師提醒,民眾除了可以透過運動和作息的調整來舒緩壓力之外,研究也指出,攝取適量的DHA可以幫助抗壓。當大腦將某件事視為壓力時,一系列的身心反應就相繼產生,例如頭痛、失眠、睡眠品質不佳、記憶力變差..等等,高雄誠泰藥局的杜世揚藥師表示,若無法即時的抵抗以及排解壓力,不僅會產生情緒行為的改變,更可能連帶造成消化系統、心血管循環系統、腦部功能、內分泌、代謝系統..等身體全方面功能性的傷害。甚至有些民眾面對壓力時,會選擇濫用藥物或者是透過暴飲暴食、菸、酒等方式來舒緩壓力,除容易造成身體的免疫系統失調之外,恐使整體的身體機能崩盤!杜世揚藥師解釋,事實上人體需要靠體內的荷爾蒙與神經系統來調節壓力,而這兩部分的作用發揮,與體內的營養素是否足夠有關。因此對抗壓力除了需要避免高油、高鹽食物,且注重飲食均衡之外,也可以額外補充適量的鈣、鎂、維生素B群、不飽和脂肪酸(DHA)魚油類,都有助抗壓。過去也有許多相關研究指出,攝取適量的DHA可以加強大腦的抗壓能力以及穩定情緒。


深海魚類如鯖魚、鮪魚、鮭魚等,或是植物性亞麻仁油等都是富含DHA的食物,杜世揚藥師指出,但若民眾平常在飲食中較難攝取足量DHA,可藉由魚油類保健食品補充,但需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定期通過重金屬以及戴奧辛檢測, 以及是否有專業機構的認證。杜世揚藥師進一步說明,另外有些民眾本身對於魚油的氣味特別敏感,也可以選擇針對魚油氣味做處理的產品,莫因氣味的問題忽視DHA的攝取。


杜世揚藥師提醒,雖然上班族需要工作以維持生活品質,但在打拼的過程中,也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來面對壓力,若能攝取正確的營養,不但能夠儲備自我的抗壓能力,更能使自己輕鬆地面對工作及生活中的挑戰! 

資料來源:
http://history.n.yam.com/nownews/healthy/20140217/20140217115226.html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BB戒口防濕疹



嬰兒的皮膚出現紅腫及痕癢等濕疹,可以由「延遲性食物敏感」引致。兒科專科醫生梁淑芳表示,患者常見對牛奶、雞蛋及小麥敏感,由於症狀可在進食後數天,甚至數星期後才出現,易被家長忽略。濕疹患者及早診治,戒吃過敏食物,並多吃有機食物,可加強免疫系統,有助改善病情。

記者:梁麗兒
梁淑芳表示,近年越來越多嬰幼兒患上各種敏感症,多數原因不明,「有啲家長一直唔察覺仔女嘅濕疹同食物有關,叫家長幫仔女戒口,唔食牛奶、雞蛋,佢哋又覺得冇可能,唔可以接受」。不少人只知道即時性食物敏感,如吃花生後會全身紅腫,甚至不能呼吸,吃蝦後會周身痕癢等。
最常被忽略為「延遲性食物敏感」,她舉例,初生嬰兒初吃奶粉後,六至八星期才出現濕疹,原來元凶是對牛奶蛋白過敏。這類嬰兒要轉吃低敏或不會引起過敏的奶粉。媽媽也可經母乳將雞蛋、牛肉等致敏食物原,輸送給患食物過敏的初生子女。
她指出,經常接獲嬰幼兒患敏感症的求診個案,多數濕疹患者更是由延遲性食物敏感引致。最常致敏食物為牛奶、雞蛋及小麥。由於患者進食後一段時間才病發,故家長不易察覺,曾有患者濕疹病發10多年,最後才證實由食物敏感造成。


多吃有機食物加強免疫力

懷疑患者必須接受敏感症測試,找出致敏元凶,然後戒吃有關食物才能控制病情。她表示,多吃有機食物也可加強免疫系統,預防敏感病發。另外,含污染物或受農藥污染的農作物如蔬果及加工食物等都可以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健康,故建議患敏感症的兒童,改吃有機食物如有機蔬果、少吃肉類,降低敏感症風險。但如本身對牛奶、雞蛋敏感,即使進食有機牛奶或有機雞蛋,都會引起過敏。
不少病童家長對為子女戒口也感到很困難,她建議家長可自製不含過敏食材的食物,例如自製不含過敏材料的八寶粥、素炒飯及不含小麥的麵包等。曾有家長擔心戒牛奶會影響子女吸收鈣質,她指出,其實兒童多吃蔬菜、曬太陽及做運動,也可吸收鈣質,有需要時也可服食有關補充劑。家長不應對戒口存誤解,宜及早帶患病子女求診,控制病情。

濕疹兒童選擇食物原則

1.80至100%為植物性食物,包括五穀、雜糧、葉菜、根莖類及豆類等,建議可選多顏色及時令食品,有機食物所含的營養素更豐富
2.多吃非加工類食物,例如進食糙米比白米好
3.以進食正餐為主,避免吃得過飽
4.少吃可致敏食物,一些不含蛋、牛奶或小麥的小食,例如紫番薯片、杏脯、西梅、無花果、不含致敏材料的腐皮卷及八寶粥等
資料來源:梁淑芳醫生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不容輕忽的毛病 過敏會讓腦袋發炎



過去,醫學界認為,過敏是鼻腔、眼睛黏膜發炎引起的反應;這一、兩年,醫學研究證實,過敏,不只會單一氣道(呼吸道)引起的毛病,還會引起頭痛、中耳炎、腸胃系統等疾病。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國外研究證實,過敏是全身性的疾病,很多疾病都是過敏惹得禍。最近天氣變化大,室內室外溼度高,易誘發過敏,歐良修建議民眾,最好戴口罩,進入室內時,先適應一下溫度再把口罩拿下來,以免吸入過多冷空氣誘發過敏。

此外,天氣濕冷時,空氣品質不好,環境中充滿各種黴菌、病毒,回家最好趕快先洗澡,把誘發過敏的因子降至最低。


資料來源 :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02001871-260405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橫紋鼻”是過敏典型症狀 如何盡早發現孩子過敏


過敏,正悄無聲息地威脅著越來越多兒童的健康。目前我國約有30%的兒童患有過敏性疾病。如何盡早發現孩子的過敏呢?
皮膚變粗糙,經常抓撓。如果孩子皮膚變得粗糙、經常不停地抓撓,不讓抱,不願穿衣服,晚上哭鬧,有可能是小兒濕疹的表現。小兒濕疹嚴重的還會出現皮膚發紅、皮疹,有水泡,脫皮等。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生活環境中氣候潮濕、日光、紫外線照射等因素影響,或者過敏所致。大部分孩子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通常在3~5歲時緩解。
“橫紋鼻”,“敬禮手”。經常打噴嚏、流鼻涕、鼻癢、揉搓鼻子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現。過敏性鼻炎是兒童極為常見的一種慢性鼻黏膜充血性疾病,與感冒不同的是,過敏性鼻炎常常在早上起床,吸入異味、油煙或空氣中有粉塵時發作。春季(樹花粉)、秋季(草花粉)這兩個季節更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季節。由于鼻子癢,很多孩子經常揉搓鼻子,導致鼻尖和鼻背下方出現橫行皺紋。為了減輕鼻癢,並讓鼻腔通暢,很多孩子還會反復用手掌向上揉鼻子,出現過敏性“敬禮症”,或者睡眠不安、趴著睡覺等症狀。此外,眼睛發紅、發癢及流淚,出現黑眼圈,也可能是過敏性結膜炎或過敏性鼻炎的表現。
胃口差,腹瀉,體重不增。厭食,煩躁不安,身體疲乏,反復嘔吐,長時間腹瀉,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性厭食在厭食兒童中佔很大比例,他們吃了致敏食物後會出現口周皮膚潮紅、斑疹等症狀,也會有程度不同的腹脹、腹瀉、煩躁不安、體重不增等表現。症狀較重者,往往會被誤診為消化或神經係統疾病。由于沒有找出食物過敏的原因,家長往往會繼續誘食、迫食,讓孩子繼續吃致敏食物,加重其過敏反應,形成惡性循環,使厭食加重。很多長時間腹瀉的嬰兒,大便中可見紅白細胞或伴有血絲、血便,但孩子並無感染症狀,經過反復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後效果不明顯,這就要考慮牛奶蛋白或某些食物過敏了,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食物過敏原檢測。
長時間幹咳。如果孩子在沒有發燒、感冒的情況下反復咳嗽、喘息,就要警惕哮喘。哮喘兒童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喘息表現的,通常會有一段時間出現先兆症狀,家長要細心觀察。比如,反復咳嗽超過一個月,以晨起和夜間咳嗽為主。咳嗽常為刺激性幹咳,痰不多,喉嚨伴有“嘶嘶”聲或“吼吼”聲,吸入冷空氣或進食冷飲後咳嗽加重,在運動後除了咳嗽加重還可能伴有喘息。出現這些表現,就需要到哮喘門診就診。

資料來源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3/03/c_126214000.htm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澳專家:“太幹凈”易致過敏或免疫性疾病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澳洲網報道,澳洲免疫學專家2日表示,“太幹凈”對身體來説可能並不是好事。雖然清潔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我們的健康,但也同時擾亂了我們的免疫係統,增加過敏的風險,降低了機體免疫力。

澳洲Westmead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和臨床免疫學醫生坎貝爾表示,“幹凈的浴室和廚房,較為寬松的居住環境,更好的公共衛生措施以及減少接觸大型動物都會降低兒童在早期接觸微生物的機會,這可能造成免疫係統紊亂。”

坎貝爾介紹稱,我們的腸道中有成千上萬的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的組成和居住環境關係密切。這些微生物並不會直接引發過敏反應,但它們會影響人類早期免疫係統的編程,引發如Ⅰ型糖尿病或乳糜瀉一類的因自身免疫係統缺陷而導致的疾病。

坎貝爾介紹稱,雖然這些微生物不是導致免疫係統疾病的唯一原因,但兒童時期接觸較少細菌可能是造成免疫係統缺陷的遺傳易感性因素之一。

坎貝爾表示,我們目前仍然不知道何種菌群對人體有益,而對益生菌的使用也尚在研究中。但可以明確的是,一塵不染的廚房環境有可能增加機體過敏,高度清潔對人體來説是弊大于利。

墨爾本大學微生物學家鮑威爾説,“有證據表明,多次使用非醫院等級的消毒劑會使細菌産生抗藥性。這並不是説有人感冒或者患腸胃炎時不應該使用抗菌洗手液,而是説許多含有抗菌成分的産品並無使用必要,反而會適得其反。”鮑威爾稱,使用熱水和肥皂即可達到同樣的抗菌效果。 

資料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04/c_126220068.htm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健康雲:避免蕁麻疹 少吃海鮮雞蛋



【蔡明樺、沈能元╱台北報導】有民眾到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詢問,造成蕁麻疹的病因是什麼,如何避免發病。醫師說,蕁麻疹是過敏體質產生的皮膚症狀,約七成五的患者病因不明,建議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吃海鮮、雞蛋及吸入塵蟎等過敏原,以降低蕁麻疹發病機率。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指,過敏體質者誘發蕁麻疹的過敏原不見得都一樣。



壓力也是誘發因素

除吃海鮮、雞蛋、牛奶等食物會發病外,氣溫變化、塵蟎、情緒壓力等,也都可能誘發蕁麻疹,若過敏原是食物、塵蟎等,可經抽血檢測得知,但氣溫變化、情緒壓力等過敏原則無法檢測出來。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約七成五的蕁麻疹病因不明,也無法根治,若皮膚反覆出現葡萄乾大小的紅疹,且伴隨搔癢、紅腫,就可能是蕁麻疹,蕁麻疹急性發作,可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膏抑制症狀,但多數的蕁麻疹都是慢性、反覆發病,患者只能避免接觸過敏原,並多喝水、少曬太陽、洗澡時水溫勿逾40℃,以避免誘發蕁麻疹。 



資料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06/3568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