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為什麼過敏的孩子愈來愈多?

過敏被稱作文明病,罹病人口在許多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都呈現增加趨勢,問題愈來愈嚴重。雖然會不會過敏與你的體質(基因)有絕對關係,但環境也扮演重要推手。醫界與公衛學界認為至少有幾個環境因子,可以解釋過敏的流行病學。

1. 衛生假說(環境太乾淨)
有一派學者認為,環境太過乾淨反而使得愈來愈多人過敏。他們主張,在孩童時期需要接觸一些細菌,以培養免疫系統的功能運作正常。一些研究者也認為,即使成人的免疫系統已發育完成,適度暴露於一些細菌,也可能有益。

最近幾年,免疫學家認為,1 ∼ 5 歲孩童正值免疫系統的發展期,有時候還是要在這時期讓小孩的免疫系統得到適當訓練,將來才會變得對環境比較有抵抗力,也降低過敏反應的嚴重度。

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解釋,小時候曾接觸一些細菌、病毒感染,提高人體對抗這類感染的第一型免疫反應(Th1),過敏屬於的第二型(Th2)免疫反應會受到控制,相對較低。環境太乾淨,無法適度發展第一型免疫反應,一旦第二型過敏免疫反應出現,「可能一下子變得很高,」江伯倫指出。

有些研究者對一種叫內毒素(endotoxin)的死細菌的遺骸特別感興趣。內毒素在動物身上尤其豐富。2002 年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指出,小孩在1 歲內接觸兩種或更多寵物,到六、七歲時,對塵蟎、草和貓狗等過敏的機率,比那些都沒有接觸過寵物的小孩少了一半。研究者認為,這種跟寵物等的接觸,至少要從小孩出生後不久直到兩、三歲,每天共處,才能奏效。

預防孩子過敏,不需遠離貓狗
澳洲一項發表在2011 年《過敏與臨床免疫學》的研究,還給寵物一個清白:幼年養過貓狗的人,到了青少年階段,鼻子過敏的比率反而比較低。研究人員從歐洲和澳洲找來近8500 個民眾參加研究,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有鼻子過敏症狀(包括流鼻水、眼睛癢、喉嚨痛等)。

結果發現,跟5 歲前沒養寵物的人相比,住在農場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鼻子過敏的比率降低了30%;而家裡養貓或養狗,鼻子過敏的比率各降低了15%。研究也發現,家裡兄弟姊妹多或上托兒所的孩子,長大後鼻子過敏的比率比較低;而家族有過敏病史、母親懷孕時抽菸,則可能讓孩子過敏的風險較高。研究主持人、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麥瑟森(MelanieMatheson)博士建議父母,不必為了預防孩子過敏而不敢養寵物(尤其是狗);事實上,養寵物可能有助保護孩子免於過敏。

另方面,專家並不是要我們自此就不讓小孩乾淨清爽,畢竟,潔淨的環境可避免致命的疾病上身,只是建議或許不妨稍微放寬對環境的要求標準。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林瑞雄與台大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教授郭育良等人的調查曾發現,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小孩氣喘的比例愈多。郭育良認為,這可能與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太重視清潔習慣,以致小孩很少接觸一些平常可見的感染有關。

2. 氣候變遷
「溫度每增加攝氏1 度,被醫生診斷出有氣喘的盛行率會增加10%,」郭育良指出,氣喘患者絕大部份是因塵蟎引起,塵蟎過冬會死掉,但如果冬天的溫度與濕度高,研究也發現,家裡兄弟姊妹多或上托兒所的孩子,長大後鼻子過敏的比率比較低;而家族有過敏病史、母親懷孕時抽菸,則可能讓孩子過敏的風險較高。研究主持人、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麥瑟森(MelanieMatheson)博士建議父母,不必為了預防孩子過敏而不敢養寵物(尤其是狗);事實上,養寵物可能有助保護孩子免於過敏。

另方面,專家並不是要我們自此就不讓小孩乾淨清爽,畢竟,潔淨的環境可避免致命的疾病上身,只是建議或許不妨稍微放寬對環境的要求標準。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林瑞雄與台大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教授郭育良等人的調查曾發現,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小孩氣喘的比例愈多。郭育良認為,這可能與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太重視清潔習慣,以致小孩很少接觸一些平常可見的感染有關。

3. 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可能激發更多呼吸道過敏問題。醫界發現,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汽機車廢氣,會使人的氣管發炎惡化。林瑞雄教授與郭育良教授等人,在1996 年對全台做的研究發現,汽車等交通污染愈多的區域,氣喘盛行率就愈高(而氣喘很大部份是因過敏引起的)。其中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的氣喘盛行率大於11%。另方面,居住環境愈趨封閉,從平房改住高樓大廈,門窗緊關、採用中央空調,造成空氣不流通,也有利於過敏原生長。調查曾發現,如果把居家窗戶打開,讓室內空氣流通,塵蟎等過敏原的量可以降低一半左右,江伯倫教授指出。

4. 濫用抗生素
已有研究顯示,小孩在1 歲前使用抗生素或退燒藥,日後得氣喘與各類過敏的機率會提高。即使是大人,濫用抗生素也會增加過敏的風險。濫用抗生素,一味殺掉環境裡的細菌,不僅會讓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全面發展,並且也把人體腸胃道裡面的益生菌都殺死,反而不利。
當腸胃道裡的好菌被抑制,胃腸黏膜的功能降低,就不能有效阻止還沒經消化的食物分子進入血流。這些擅入血液的分子會被免疫軍隊偵測成「危險的」,因此激發食物過敏並可能使你對其他過敏原更敏感。

5. 飲食西化、吃太多加工食品
飲食愈西化,多油、高熱量,將使得我們體內分泌愈來愈多,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素等發炎物質。體內這類物質愈多,一旦過敏發作,症狀就會愈嚴重。

一些學者認為,現代人吃了太多加工食品(例如糖果、餅乾等),所有那些碳水化合物很快地在人體內轉化成糖。過多的糖如同過多的抗生素,促使腸內的酵母菌分泌更旺盛,干擾你的胃腸黏膜功能,替過敏反應造橋鋪路。

本身是台大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的江伯倫,在門診中也發現,許多媽媽提到小孩子喝多了可樂、吃多了巧克力,過敏症狀就較嚴重。他認為,這可能與這類食品熱量偏高有關。吃巧克力更要特別注意,因為巧克力可能還添加花生、核果等,而花生核果本身可能就是過敏原。

另方面,對腸壁有益並可避免過敏的食物,像Omega-3脂肪酸、抗氧化物、蛋白質等,一般人又吃得不夠。這些營養素可降低與大部份過敏症狀有關的發炎反應,同時又讓你的免疫系統保持最佳運作狀態。也有一派學者懷疑,在嬰幼兒的免疫與消化系統還不夠成熟到足以適應前,不該太早給嬰兒吃花生等可能的過敏原,因為一旦小嬰兒不能消化某種食物,他對這個食物過敏的機率會較高。

另外,小兒科醫師莊靜芬懷疑,小嬰兒過敏病例增多,可能與媽媽餵奶方式錯誤,造成小孩神經系統處於緊張有關。她建議,媽媽替小嬰兒餵奶後(最好餵母奶),不要以拍打嬰兒背部的方式幫助嗝氣,因為拍打會讓孩子的神經系統突然受刺激而緊張。媽媽不妨改採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輕慢溫柔地從嬰兒頸部往下按摩到腰部。

資訊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8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