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延遲性食物過敏 : 食物是生活中最大的過敏原

安法診所王桂良在他的抗衰老醫療理論中,將日常所吃的「食物」當作重點研究之一。他認為,食物就是生活中最大的過敏原。
一般常見的過敏反應,為大家熟知的「立即性食物過敏」,例如牛奶、海鮮所引起的皮膚不適,這樣的食物要終身避免。而另一種「延遲性食物過敏」,比較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它通常在進食後兩到三天後才有症狀,種類也因人而異。
王桂良認為,身體對某一種食物原本並不會引起反應,但如果經常吃,免疫系統就會逐漸針對此種食物產生抗體(IgG),當體內累積大量IgG,下次再吃同樣的食物就會引起過敏反應。
經過安法診所千例以上的檢測統計,成人食物延遲性過敏的症狀以「疲倦」占大宗,高達近七成,其次為腸胃脹氣、便秘等,頭痛、眼睛癢、經常感冒、失眠、皮膚癢、憂鬱等。
根據700多例隨機取樣的延遲性食物過敏排名中,以乳製品最高,其次為雞蛋、小麥麩質麵食、玉米、芝麻等。王桂良表示,由於IgG的半衰期為21天左右,通常達三個禮拜不再接觸過敏食物,許多症狀將得到紓解。
因此,訂立每日多變的飲食計畫就是抗老不二法門,意即不要在短期吃太多相同的食物。
一個人可能會同時吃到幾種令其過敏的食物,而引起交互的症狀刺激。而一般所吃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約為四天,王桂良說,不是要在一天內、一餐中,吃進各種不同食物,而是要單純化一日內飲食,並且每天變化。
計畫表內建議列出每天要攝取的一到二種蛋白質、蔬菜、水果、澱粉類食物,作成一個四天種類皆不同的表格,按表操課。對於我們喜歡的食物,最好不要天天吃,而是四天吃一次。
【2008/09/04 經濟日報】


出處: 延遲性過敏 - 我思故我在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eurekaphy/2216037#ixzz1YZNNmW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