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對抗過敏性鼻炎的小妙招

自筆者有記憶以來,每到換季時本人必會承受過敏之苦。
許多人會對灰塵、塵蟎之類的過敏原過敏,然而也有為數眾多的人對於溫濕度特別敏感,
換季時劇烈的溫濕度變換往往會讓過敏性鼻炎患者發作到生不如死。
除了鼻水流個不停之外,有些人甚至會嚴重到出現眼睛紅腫流淚、臉部耳朵充血發癢等症狀。
有時候就算吃了一大堆坊間的鼻炎成藥也沒有用,
垃圾桶裡滿滿都是用過的衛生紙、鼻子因重複的摩擦而破皮,疼痛不堪!
在此本人整理了過去二十幾年來的經歷,列出幾條對付過敏的私房殺招,
在過去幾天實驗下來成效只能用"十分顯著!"來形容,
希望能夠幫助到同樣飽受過敏之苦的各位!

1. 打破保暖的迷思-你是否有過在過敏發作時,因擔心過敏惡化而添加衣物、緊閉門窗、
打開暖氣、狂喝熱飲,結果過敏一點都沒有好轉,鼻水反而感覺越流越多的經驗?
其實過敏即是因身體接觸過敏原後,免疫系統釋出大量組織胺,導致血管擴張、
血流增快、組織液滲出,才會大量分泌鼻水眼淚之類的體液,穿得過度保暖反而加速了
血液循環,讓過敏惡化自然不足為奇了。對策:當然不能穿得太少,避免傷風感冒,
但只要穿到不覺得冷便足矣,穿到能讓人有"暖呼呼"的感覺就是過頭了。
筆者稍早之前剛做完運動回家,渾身是汗、燥熱不已,此時又開始打起噴嚏、狂流鼻水。
若是以前的我,絕對會脫了衣服之後立刻跑去沖熱水澡、出來之後穿得暖暖的,
然後開始過敏到生不如死。剛剛我則採取完全相反的對策-不急著進浴室,
而是先將溼透的衣服脫下、用乾毛巾將身體擦乾,待在不會受風寒的通風處幾分鐘,
即將發作的過敏就莫名其妙地好了。

2. 含一口冰冷的飲料-同第一點,喝熱飲會加速血液循環,反而讓過敏加重,
此時不如含一口冰涼的飲料在口中,這能讓冷卻臉部及鼻腔內的微血管,
讓它們收縮、減緩血液流速,有效緩解過敏的不適。
但切忌大口灌下冷飲!若你已是過敏性體質,你很有可能有副脆弱的氣管,
大口飲下冰冷的飲料不但沒辦法有效冷卻臉部血管,
還可能讓氣管收縮、導致氣喘之類的問題。

3. 預知你的過敏發作時間-某些長年飽受過敏之苦的人,對自己的過敏模式都會有一定的瞭解,
一個噴嚏或是一陣發癢就能預知接下來過敏即將發作了。
此時若是手邊有鼻炎膠囊或其他抗組織胺藥物,在過敏完全發作前先行服下,
效果會比過敏完全發作時再吃要來的好。
不過不建議太依賴藥物,導致養成有一點點不適就急著吃藥的習慣。
當心過敏還沒發作前,肝先報銷。

4. 丟掉那盒該死的衛生紙-擤鼻涕擤到鼻孔周圍和鼻翼下方全部破皮、疼痛不堪,
事後還結上一層難看到不行的痂嗎?你該做的,是停用所有的面紙、衛生紙、紙巾,
去找一條質地柔軟、吸水力強的手帕或毛巾,在要擤去鼻水時,輕輕捏住鼻翼兩側,
擤出鼻水,然後千萬不要用力一捏、往旁抹去,而是輕而慢的捏緊鼻翼,讓多餘的鼻水
自然被布料吸乾。身邊放著一條沾滿鼻水的毛巾感覺可能很噁心,
但與堆積如山的衛生紙所造成的浪費和鼻子嚴重破皮比起來,
我想大家可能還是比較願意考慮前者吧?

5. 找出適合你自己的抗過敏藥物-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盡相同,就算是市面上大受好評的
鼻炎膠囊,也不一定是每個人吃了都有效。除了拿過敏時的自己當試驗品之外,
更好的方法是尋求專業的門診協助,請醫師決定要開立何種抗組織胺藥方。
如果要自己嘗試多種成藥或中藥,除了切忌接觸任何來路不明的偏方外,
也要注意千萬不要將多種藥品混用

6. 過敏時切忌飲酒!除了酒精會加速血液循環、加重過敏症狀之外,
酒精和過敏藥物混用會對肝臟造成嚴重的損害。

7. 過敏時多喝水-我還真的遇過認為過敏時因為鼻水流個不停,所以只要少喝水,
鼻水就會少流一點的人。不,別跟身體開玩笑,你鼻水流得越多,越該多喝水補充水分。
冷水不只能舒緩過敏的不適,也能沖淡血液中的組織胺濃度,讓你的過敏提早消退。

8.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理由應該很明顯了,會刺激血液循環和組織胺的分泌。

目前能整理出來的就只有這幾點,希望大家能夠受惠。
這只是以我個人體質和經驗的整理,並不一定對所有人都適用,
如果你嘗試過後並沒有效,那最好還是尋求專業協助。

來源:http://hornydragon.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html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以為半夜被蚊子咬? 結果是蕁麻疹發作

日前有醫師投書媒體,患者陳先生半夜大腿忽然覺得癢,以為被蚊子咬,開了捕蚊燈後繼續睡,過一會兒又換手臂癢,這次陳先生決定乾脆開燈準備抓蚊子,結果蚊子沒抓到,反而雙手雙腳癢不停,像這種皮膚紅腫又搔癢難耐的症狀,原來是蕁麻疹。

其實陳先生幾乎每天加班,晚餐吃炸雞果腹,下班後來瓶清涼的啤酒,然後倒頭就睡,中醫認為,陳先生因作息不良由體內濕熱引起蕁麻疹症狀,所謂「濕」指的就是生冷的食物或飲料,「熱」指的就是烤炸類或重口味食物,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並不是皮膚病,也不會傳染,屬於內科疾病。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的衛教文章中表示,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炎,都是屬於過敏性的皮膚疾病,這類症狀尋求中醫協助由體內調理,可以得到不錯的改善。過敏性體質的人,在中醫的觀點上,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而造成的,肺主呼吸,容易受外感風寒病邪侵襲而造成皮膚的不適;脾主運化,營養失調導致損傷脾胃,造成水濕水邪聚合而成痰濕病氣,引起對食物的過敏;腎主氣納,調節水分的代謝,若腎氣不足,水份調節失調,會引起皮膚乾燥等情況。

該文章同時提醒,過敏體質的朋友們,在體質調理前後,油炸食物,蝦、蟹、貝類及冰冷飲料、食品須盡量避免,以免症狀復發,影響治療的效果。並且須注意避免過敏原的刺激,如枕頭、棉被等易附有塵蹣,應常清洗,消滅塵蹣存在,而冬天常穿著的毛衣也必須注重清潔,以免因刺激而誘發過敏病症,最後平時多加運動,放鬆身心,能增強免疫力,過敏體質必定會有顯著的改善。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11

每天接觸美髮用劑 手部異位性皮膚炎

根據網路媒體報導表示,日前一位22歲從事美髮工作的女子,因為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洗頭、染、燙髮的清潔用品、專用染燙劑,後來手上出現明顯的水皰,甚至有搔癢的感覺,且逐漸加重,醫師表示,在經過藥物的治療後,情況已好轉。

女子本身就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加上持續接觸到清潔、化學類、染髮劑等產品,使得手上皮膚出現一顆顆水皰,容易發癢,從手掌分布到手指各處,後來還抓到破皮,流出滲出液,感到十分不適,嚴重影響到工作,根據台中仁愛醫院衛教文章中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依發作時間、年齡,而有不同的現象,簡單的說,病症發展從早期濕疹反應、丘疹、水泡,到後期的慢性皮膚炎乾皮、苔癬、色素沈著等。

文章中針對飲食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攝食會過敏的食物,如病情需要,可做過敏原測試,一般來說則少吃防腐劑、色素、調味品等人工食,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大多與免疫因素有相關,因此多食益生菌能影響內免疫系統發展,也有異於異位性皮膚炎,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出,嬰兒前三個月專吃母乳,可降低有家族史的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96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嗎? 應首重保濕避免過度清潔

每逢季節交替的時候,許多人因此出現感冒、類流感症狀,但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這時皮膚出現紅腫發癢的情形卻更難以忍受!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科蔡秀欣醫師表示,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應首重保濕,平時可用乳液擦拭或使用專用的清潔用品,並應避免過度清潔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不舒服。

蔡秀欣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發炎位置因年齡不同,發作部位也不同。成人好犯的部位多在膝窩肘窩脖子等容易積汗水的地方,會有明顯一條一條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的沉澱;小朋友則會以臉部為中心,下巴嘴唇等容易磨擦的地方較容易出現。

蔡秀欣醫師表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止癢」是第一要素,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就是預防癢感及產生過度皮膚敏感,像是避免毛料衣物如毛衣等直接與皮膚接觸多選擇棉麻絲布料,減少接觸灰塵過多的物品或環境。在清潔方面應使用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清潔品以減少皮膚水分散失,此外也應調整生活作息,並避免會誘發或加重病情的因子才能有效改善。
Image Detail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蕁麻疹會因食物引起

小華是一位七歲大的小男孩,因為從兩天前開始,身上突然出現大大小小的紅疹,有的像蚊子叮的包,也有的是較大凸起的淡紅色斑塊,疹子在數小時內消失,又出現在身上其他部位,合併劇癢,診斷是急性的蕁麻疹。由病史詢問中發現,在他多次的蕁麻疹發作紀錄中,都有吃過巧克力,是一位由巧克力引發蕁麻疹的病例。

事實上,著名的美國皮膚科醫師雪利(Shelley),在她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的皮膚日記上,紀錄了一位已經有蕁麻疹六個月的病患,終於發現自己是對某種廠牌的巧克力過敏,其他廠牌的巧克力則不會引起蕁麻疹發作。研究顯示,巧克力中含有三百種以上的化學成分,所以是常可能引起蕁麻疹的食物之一。

Image Detail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
身上會出現搔癢性的浮腫紅疹,疹子大多在數小時內消失,但是新的疹子又不斷的在其他部位出現,整個病程通常在二至三週會痊癒,如果持續發作達六週以上的,就叫做慢性蕁麻疹,一般而言,急性蕁麻疹常因藥物或食物過敏所引起,慢性蕁麻疹則可能和一些慢性感染有關。
蕁麻疹的患者最常問到的問題是:什麼食物不能吃?
一般而言,會加重搔癢或引起蕁麻疹的食物要避免。首先要了解那些是常見可能會引發蕁麻疹的食物;花生、巧克力、乾果、核桃;雞肉、雞肝、香腸、火腿;芋頭、香菇、筍子、青椒、菠菜、茄子、黃豆、小麥、花生油;蔥、薑、蒜、洋蔥、辣椒、肉桂,丁香、山葵等辛香調味料;水果中的番茄、草莓、芒果、柿子、奇異果、香蕉、酪梨、金瓜;養樂多、優酪乳、牛奶、蛋、魚鬆、肉鬆;食品添加物:例如人工色素(果汁、汽水、糖果)、酵母(麵包、洋香腸、紅酒、啤酒、葡萄、醋、起司、酵母片),零食及泡麵等可能含防腐劑的食品。

Q&A1.大家都吃一樣的東西,為什麼只有我會過敏?蕁麻疹是一種個人的特殊體質,所以同桌吃飯的人,可能只有其中一人有對某種食物過敏的體質。
2.我是不是食物中毒?蕁麻疹是食物引起的過敏,所以只有某些特殊體質的人會發生,而食物中毒是由食物本身的毒素(例如河豚)或是細菌的毒素(例如葡萄球菌)所引起,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只是症狀的輕重不同罷了。
3.為什麼我以前吃都沒事,現在吃就會過敏?可能的原因包括:食物的新鮮度(例如吃新鮮的海鮮不會過敏,吃不新鮮的就會);還有報告指出,海鮮中的寄生蟲也可能是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因為含有不同的的蛋白質,也就含有不同的過敏原);食物的烹調方式,也許並不是對海鮮過敏,而是對調味料或是使用的油(例如花生油),或是添加的薑、蔥等辛香料過敏;不是對茶或是咖啡過敏,而是對加入的檸檬或是奶精過敏;更有對豬肉或雞肉中殘留的抗生素過敏的可能性,使得探討食物的過敏與否更加複雜。
4.這麼多會過敏的食物,那我是不是什麼都不能吃了?其實上面列出的,只是常見引發過敏的原因,並不是上述的食物都不能吃,而是提醒患者上述的食物是有可能引發過敏的。
為了找出食物中可能的過敏原,推薦患者可以做飲食紀錄,每次發作前二十四小時或最好四十八小時內(因為食物須經消化吸收,所以不一定吃後會馬上發作),所吃的東西都要巨細靡遺的紀錄。如果每次蕁麻疹發作之前,都曾吃到某種食物,就要注意可能是引發的原因,最好暫時停吃該項食物,停止食用該項食物二至三週後蕁麻疹得到改善或消失,再次食用後蕁麻疹又加重或發作,則可以確立該食物和蕁麻疹發做的因果關係。這雖然是一種笨方法,卻也常是最有效的方法。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寫日誌揪出過敏原 竟是咖啡惹禍

很多人或許習慣在每天開始,或是下午沒有精神的時候,來一杯咖啡提神,但是這樣的習慣對於一些人來說,反而可能是導致過敏的原因。有一名35歲的男性上班族,因為身體反覆感覺到搔癢難止,所以到了醫院求診,經過檢查後醫師診斷是過敏所引起的蕁麻疹,醫師請患者寫下「過敏日誌」,比對分析之後,找到的兇手竟是「咖啡」,患者戒除咖啡之後過敏症狀果然就很少發生。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皮膚科主任鄭惠文表示,這位男士因為身體搔癢反覆,造成極大的困擾而求診,經過檢查後發現他身上有多處突起的小膨疹,有些疹則是融合成一大塊,發作時會癢到受不了,讓他感覺到很難受,雖然這些搔癢症狀與膨疹一天之內又會消失,但是這樣的狀況持續反覆超過半年,嚴重影響到他的生活,所以求助醫師解決困擾。

鄭惠文主任表示,經症狀檢查且詢問相關病史後,判斷病患是因為過敏所引發的慢性蕁麻疹,但是蕁麻疹很難找出過敏因子,所以醫師建議該男士可以撰寫「過敏日誌」,並且解釋可能誘發過敏的因素,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能夠避開。等到患者回診之後,醫師比對患者的飲食與生活日誌,發現到最有可能引起的過敏原,應該是咖啡,於是醫師建議患者暫停飲用咖啡一段時間後,過敏現象就很少發生。

鄭惠文說,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通常是接觸到過敏原之後,引起皮膚內小血管急速擴張,在皮膚表面形成膨疹,通常24小時內會自行消退。蕁麻疹多為急性發作,稱為「急性蕁麻疹」,多在數天後自動康復,一旦反覆發作超過6星期以上,則稱為慢性蕁麻疹。一般引起蕁麻疹有七個因子,包括溫度因素或氣候變化,物理性因素如運動、摩擦等,接觸過敏原,壓力、經期引起的荷爾蒙變化,細菌或病毒等感染,飲食中吃進過敏原如海鮮、蛋、牛奶等,以及藥物引起。但是像這名男子因為咖啡因過敏,所引起的蕁麻疹案例相對很少。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13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過敏性鼻炎/吃益生菌治療?醫師:別花冤枉錢

臺灣鼻科學術聯誼會在今(6)日發表的「2011台灣鼻炎衛教手冊」,裡面提到要幫助大家瞭解鼻炎的6大症狀,破除鼻炎治療的12大迷思,臺灣鼻科學術聯誼會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務長黃弘孟表示,其中最常見的迷思,就是民眾希望不靠藥物就能「根治」過敏性鼻炎,因此每年花費數千到數萬元購買號稱可改善過敏體質的益生菌,結果卻未見成效。
黃弘孟說,許多號稱可改善體質的產品,如益生菌,目前仍屬「健康食品」,千萬別當成是治療的方法,如果有過敏的症狀還是應由專業醫師判斷,尋求正規的治療模式,才能避免延誤治療。

12大迷思中也包括「鼻炎藥是否真的要吃一輩子?」、「過敏性鼻炎一定要檢查過敏原嗎?」等常見問題,黃弘孟表示,過敏性鼻炎的成因包括遺傳、氣候、季節的變化,或者是受塵蟎等過敏原的影響,因此檢查過敏原可以讓自己「趨吉避凶」。

各種患者常見的迷思中,在衛教手冊中都會提供詳細的解答,希望成為民眾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新指引,民眾可在各大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免費索取,或於臺灣鼻科學術聯誼會(http://www.trs.org.tw/)及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網站下載手冊電子檔。雖然鼻炎不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但是它的症狀;如鼻塞、流鼻水或合併的眼睛結膜炎、氣喘及產生的鼻竇炎、睡眠障礙等合併症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所以不宜輕忽。

而在過敏性鼻炎的6大症狀,除了常見的鼻塞、鼻涕倒流,包括像是黑眼圈、常揉眼睛、揉鼻子、清喉嚨等,臺灣鼻科學術聯誼會召集人暨成大醫院耳鼻喉部方深毅提醒,家長要注意兒童的這6大症狀,因為若過敏性鼻炎是在兒童期發病,常因鼻塞長期張口呼吸,造成臉部發育受影響、牙齒咬合不正等問題。

方深毅解釋,因為過敏性鼻炎會造成鼻黏膜長期發炎紅腫,合併腺樣體肥大,上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氣量不足,變成用嘴巴呼吸,經常張口呼吸會讓面頰肌肉對上顎齒弓的壓力增大。長期上顎齒弓變得高聳狹窄,過深的上顎齒弓將骨頭往前壓迫到鼻子,下頷骨生長發育不良,下頷頰部後縮,導致暴牙、後牙錯咬、前牙開咬以及臉型變長。

而長期依賴鼻血管擴張劑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造成鼻黏膜萎縮,方深毅提醒,鼻黏膜萎縮會導致鼻纖毛脫落而失去防禦能力,甚至造成嗅覺障礙,連呼吸都是臭的,或造成嗅覺及味覺喪失,千萬別忽視。
Image Detail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蕁麻疹發作癢到快抓狂 可抽血檢驗以遠離過敏原

秋天除了是感冒的旺季,還是過敏最容易發生的時候。在季節交替的過程中,因為空氣中的溫度、濕度改變,容易誘使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如寒冷性蕁麻疹)發作。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淳樺表示,目前醫院都提供簡單的過敏原抽血檢測,方便過敏病患者辨識自己會對哪些物品過敏,然後遠離過敏原。


王淳樺主任表示,過敏性的蕁麻疹很難根治,最主要的處理方式,還是以遠離過敏原是最主要的方法,如果民眾不清楚自己對哪一種物質過敏,可以到醫院去檢測,目前醫院都有提供25種常見過敏原檢測或40種常見過敏原檢測,針對食物、藥物、吸入性(花粉、粉塵等懸浮物)過敏做簡單的抽血檢測,就能判斷患者對哪些物質有過敏現象。


王淳樺主任表示,蕁麻疹大多由過敏引起,主要可分為六類,食物過敏(海鮮、酒類、蛋等引起)、藥物過敏(抗生素、止痛藥、安眠藥等引起)、感染(受傷所造成的過敏)、空氣懸浮物過敏(花粉、粉塵、貓狗毛等引起)、自體免疫系統(甲狀腺、內分泌系統等引起)、物理(陽光光線、空氣冷暖、壓力等引起)。一般嚴重的蕁麻疹過敏,通常伴隨血管性水腫,會視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通常會採用打針、吃藥的方式,如果只是一般皮膚癢的蕁麻疹過敏,一般就採用抗組織胺的藥物來控制即可。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79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不再癢到爆 中醫可以治癒蕁麻疹

過敏性的蕁麻疹很難根治,在西醫上的處理方式,以遠離過敏原為最主要的方法,嚴重者則會搭配抗組織胺藥物、或以打針方式處理,不過長期下來,很多患者發現容易復發、很難根治。於是許多人選擇中醫來改善治療,開業診所賴清旭醫師表示,中醫主要治療方式會根據患者不同體質、狀況來做診斷,一般療程2~3個月後便可根治,不再復發。

賴清旭中醫師表示,引發過敏性蕁麻疹的過敏原前三名分別為塵蟎、蟑螂與黴菌,這些都是無法避開的過敏原,因此這類蕁麻疹患者經常復發,身子一癢起來,都令人心煩氣躁,中醫上認為蕁麻疹的病因以風邪為主,而疾病反覆發作使身體虛弱,所以在治療上多以驅風藥為主,像是蒲公英、黃耆、金銀花、白朮等,且因科學中藥成效有限,所以治療上大多水煎藥來治療。

賴清旭中醫師表示,在治療上蕁麻疹上可分為兩大類,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在慢性蕁麻疹中又分為三小類,風寒型、風濕型及血虛型,風寒型較容易出現筋骨痠痛等現象,且遇寒風時容易加重病情,中醫上常使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風濕型則較容易出現在兒童患者身上,治療時以參苓白朮散,健脾為主,最後血虛型患者,多是成人且反覆發病多年者,主要以桃紅四物湯來治療。

蕁麻疹發作時,容易發熱、躁動不安,因此賴清旭醫師提醒,蕁麻疹患者盡量不要喝酒、吃上火食物,體質燥熱者也應避免劇烈運動,使自己流汗發熱,在治療期間更應嚴格遵照中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並同時調整生活作息,使免疫系統上升,減少復發機率,許多嚴重患者經過中醫服藥調理後,都有非常明顯的改善且不再復發。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49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小兒過敏 須查源頭

法拉盛醫院小兒科2日舉辦第21屆哮喘和過敏日活動,市議員顧雅明向數十名攜子女到場的家長們強調重在預防,務必要查出過敏源。兒科哮喘和免疫專家介紹了哮喘和過敏方面的預防和治療常識。

顧雅明聯同法拉盛醫院首席營運官(COO)Robert Levine以及急診部主任Robert S. Crupi,向三名積極治療的青少年哮喘病患者頒發了獎狀。隨後家長和小朋友們聆聽寓教於樂的哮喘與過敏講座,踴躍提問,還獲發精美玩具等禮物,並享用美食。
 
身為藥劑師的顧雅明表示,哮喘和過敏是美國兒童常見疾病,要將預防與治療相結合,有患兒的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就醫,檢測出過敏源後加以防範。他說,家中的寵物、地毯和一些食物都可能是過敏源。
 
顧雅明代表市議會感謝法拉盛醫院持續多年向社區民眾推廣兒童哮喘和過敏知識教育。

法拉盛醫院小兒科舉行年度哮喘和過敏日活動,左四為顧雅明,左三為Robert Levine,左六為Robert S. Crupi。(記者曹健/攝影)

來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6637672/article-%E5%B0%8F%E5%85%92%E9%81%8E%E6%95%8F-%E9%A0%88%E6%9F%A5%E6%BA%90%E9%A0%AD?instance=news_pics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破除迷思-鼻噴劑長期使用鼻塞加重

藥房販售噴一下就可紓緩鼻塞的鼻噴劑,很多過敏性鼻炎患者都愛用,但醫師提醒,以交感神經興奮劑為主成分的鼻噴劑,只適合短期「救急」,若連續使用十天以上,鼻塞不但會加重,還可能引發藥物性鼻炎,甚至造成鼻黏膜萎縮、鼻纖毛脫落,連呼吸都會發出臭味。

     台灣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過敏性鼻炎,但許多患者在治療上卻常人云亦云。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昨天發表「二○一一年台灣鼻炎衛教手冊」,要破除鼻炎治療迷思。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召集人方深毅說,過敏性鼻炎主要症狀包括揉鼻子、揉眼睛、清喉嚨、鼻塞、鼻涕倒流、黑眼圈等,其中又以嚴重鼻塞最教患者痛苦難受。鍾小姐三年多前開始使用鼻塞噴劑,一開始只須睡前噴一次,就能一覺到天明,後來使用次數愈來多,現在一天平均要噴五、六次,半夜還是常因鼻塞睡眠中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說,市售鼻噴劑依成分可分血管收縮、類固醇、抗組織胺等,其中主成份為交感神經興奮劑者,對付鼻塞最快速、有效,但不適合長期使用,否則不但藥效打折扣,還會導致藥物性鼻炎。黃弘孟說,若使用鼻塞噴劑緩解鼻塞的作用時間變得愈來愈短,且鼻腔乾燥不適,有時還會流鼻血,就應立刻停藥就醫。

     過敏性鼻炎常見迷思還包括,類固醇噴劑會不會有副作用?洗鼻子或吃益生菌真的有幫助嗎?方深毅說,類固醇鼻噴劑主要作用在鼻腔,全身吸收率少於一%,不會有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以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對慢性鼻炎或有幫助,但不能取代正規醫療。益生菌目前仍屬「健康食品」而非「藥品」,對過敏性疾病療效未定,不宜過度依賴。



來源: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120700094,00.html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小感冒勿輕忽 7歲男童併發過敏性紫斑症

台中市一名7歲男童上周咳嗽流鼻水家人本以為是感冒,但後來發現其雙腳皮膚長出紅色會癢疹子且肚子痛、嘔吐、雙腳無力,就醫時雙腳無力必須使用輪椅,經抽血檢查發現是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類過敏性紫斑症,經類固醇治療目前病況已經改善。

台中醫院醫生簡佳裕說,最近天氣冷,流感即將進入大流行,提醒家長家中如有幼童感冒過後身體出現紫斑點可能是類過敏性紫斑症,可能症狀除皮疹且會有腸胃出血、嘔吐、腸套疊,關節疼痛發炎,顯微血尿、蛋白尿、腎臟發炎,腎衰竭,急性癲癇發作等等併發症。
Image Detail

來源: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sports/20111209/100141/1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過敏鼻炎 寶貝變成雷公臉

鼻塞、過敏性鼻炎看來是小問題,卻可能讓人「變臉」!耳鼻喉科門診發現,許多鼻過敏的幼兒都有一張 「雷公臉」,暴牙、嘴巴變尖、牙齒咬正不合。台灣鼻 科學術聯誼會今天發表「鼻炎衛教手冊」,提醒家長務 必注意孩子鼻塞問題。
 
健保資料顯示,國人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逐年升高,2003年約15%,2006年增加到27%,也就是每四個人至 少有一個人飽受過敏性鼻炎困擾。最近季節變換溫度驟 降,更是好發時期。鼻炎衛教手冊列出鼻炎六大症狀、 破除鼻炎治療的12大迷思,最常見的是家長將幼兒的過 敏鼻炎當成感冒治療,吃了許多感冒藥還是好不了。
 
不少過敏性鼻炎幼童,因鼻塞長期用嘴巴呼吸,影響 臉部發育。臺灣鼻科學術聯誼會召集人暨成大醫院耳鼻 喉部教授方深毅解釋,張口呼吸會牽引面頰肌肉,長期 下來,上顎齒弓變得高聳狹窄,過深的上顎齒弓將骨頭 往前壓迫到鼻子;下頷骨生長發育不良往後縮,導致暴 牙、後牙錯咬及臉型變長。外表看起來,跟民間傳說中 「雷公」相似。
 
「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鼻塞只是小問題!」台北市立 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務長黃弘孟強調,除了臉部可能變 形,嘴巴呼吸還會讓孩子容易疲倦。長期張口呼吸,導 致肺泡及血液中含氧量不足,就會易累、睡不好,學習 能力當然變差。
 
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提醒,鼻炎病患應尋求專業醫師 的診斷,依不同嚴重度給予正確的藥物治療,如症狀嚴 重,應有長期治療心理準備。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ebama.net/blog-20080-49827.html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多保暖、避汙染 戰勝過敏性鼻炎

又到了哈啾聲此起彼落的季節。最近東北季風來襲,冷氣團席捲全台灣。以台北地區為例,氣溫驟降至13度,許多人早晨起床之後,鼻子一接觸到冷空氣便開始狂打噴嚏。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宏信建議,有過敏鼻炎的民眾應特別注意鼻子的保暖,出門宜戴口罩,以降低溫差大引發的鼻子過敏症狀。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地區每五人就有一人飽受鼻子過敏的困擾,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及三分之一的兒童為此所苦,而且比例逐年升高。近日天氣轉冷,前往耳鼻喉科尋求診治鼻子過敏的人數,比天氣暖和時高出三成。



李宏信表示,由於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氣候變化原本就大,加上居住環境擁擠及工業過度發達等因素,致使台灣的空氣汙染嚴重,罹患鼻子過敏的人數也就越來越多。鼻子過敏的患者,成人會感到頭昏腦脹,導致做事無法專一,嚴重時還會影響心肺功能;兒童則會導致鼻塞、頭痛及記憶力不佳的症狀。

Image Detail


來源:http://times.hinet.net/news/health/6754790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益生元,了不起的碳水化合物

秋冬季節易上火,豆豆小朋友最近就出現了便秘的情況。聽說含有益生元的食物能幫助保持正常腸道功能,豆豆媽特意上網研究了一下,可結果讓她很是納悶——神秘的益生元原來就是一些碳水化合物!這東西真的能改善腸道環境呢?

沒錯!益生元的化學本質就是一些碳水化合物,但并非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能成為益生元。作為益生元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必要的條件:不能在上消化道被水解或吸收;選擇性地刺激益生菌的生長。能夠實現這樣功能的食品成分就被叫做“prebiotics”,曾譯為“前生物(體)”,“益生物質”,“助生劑”等,現已通譯成“益生元”。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臨床營養中心孫建琴教授在益生元研究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她介紹說,目前比較公認滿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種:菊粉(inulin)、低聚/多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等。母乳中含有豐富的低聚糖,都是重要的益生元,是母乳喂養的嬰兒獲得以雙歧桿菌為主導的腸道菌群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主要因素。

據介紹,人體存在一個巨大的細菌生態群。有的細菌有益,有的細菌有害。一旦有害菌的比例增高或者有益菌的比例降低,就會出現菌群失調,出現諸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或者大便干燥的症狀。對於嬰兒而言,在建立起完善的腸道功能之前,則需要外界的幫助來調節腸道菌群,維持腸粘膜屏障,保護腸道微生態平衡。孫教授表示,益生元可以通過改變腸道益生菌的比例和活性,對嬰幼兒健康發揮有益的作用,包括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保持正常腸道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營養物質吸收等。

孫教授在其編著的《母乳低聚糖及益生元與嬰幼兒營養和健康》一書中也有提到:“嬰幼兒補充益生元可顯著促進腸道雙歧桿菌、乳酸菌的增殖和腸道菌群的健康發育,改善糞便性狀和腸道習慣,防治便秘和腹瀉,增進健康。使用添加益生元性低聚糖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可以使人工喂養嬰兒具有與母乳喂養兒相同的腸道菌群的組成特征,并體現相應的生物學作用。益生元在嬰幼兒營養和健康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豆豆媽媽選擇益生元為豆豆改善腸道環境是正確的。

Image Detail

來源: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213/KE0YX52GM83LA.shtml?c=index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空氣糟!環保署將修空氣品質標準 全球最嚴格

你知道嗎?因為環境過度開發,導致空氣品質越來越差,過敏族群也越來越多!現在環保署決定要修正空氣品質標準,為了不讓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子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將增訂PM2.5空氣品質標準,決定採用美、日兩國標準,也是全球各國現今最嚴格。

環保署在多次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研議,進行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評估的研究建議後,將比照目前國際間最嚴格的美國和日本標準,將細懸浮微粒24小時值訂為35μg/m3、年平均值訂為15μg /m3,初步設定約以10年為期,於109年達成細懸浮微粒濃度年平均值目標,並規劃在該標準實施5年後,進行期中檢討。

研究發現,空氣中太多細懸浮微粒容易導致人體敏感,有害人體健康,環保署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實施後,也將比照美國做法,以手動方法,每3日進行一次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檢測,並將檢測結果作為判定各地區細懸浮微粒濃度,同時也將持續以自動連續監測方式,提供即時濃度,供民眾作為預警參考。

依據國內學者研究,境外傳輸對台灣細懸浮微粒濃度貢獻比例達30%以上,國內污染源減量及境外傳輸影響掌握與改善,都是未來推動細懸浮微粒管制要突破的關鍵。

環保署表示,依據全國57個一般空氣品質自動連續測站PM2.5監測結果顯示,99年的PM2.5年平均濃度值為31μg/m3,依目前自動監測與手動檢測的35次比對結果,手動檢測值約為自動監測值之67%(手動檢測值與自動監測值之比率隨季節變動)進行校正,則約為20.8μg/m3,為美國、日本年平均標準值15μg/m3的1.4倍,是有努力的空間。



來源:http://www.nownews.com/2011/12/14/91-2766562.htm

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當心!鼻過敏影響孩童發育

【本報訊】體重過輕,一年感冒12次以上,當心原因可能來自於過敏!過敏性鼻炎與感冒不同,但有時父母會誤判,容易把鼻過敏孩童當作患有感冒,服用感冒藥後卻遲遲好不了。對此,仁弘耳鼻喉科診所柯仁弘醫師表示,「延誤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時間,因鼻塞導致孩童習慣張口呼吸,影響臉部發育及牙齒咬合不正。」

過敏性鼻炎常常會有鼻塞等問題,根據動物實驗證明,鼻塞及過敏易出現的腺樣體組織肥大,會影響顏面骨頭及牙齒的發育。最有名的腺樣體臉形(adenoid face),敘述一種因長期用嘴巴呼吸,引起的臉部顴骨凹陷、嘴巴微凸及張開的臉型。

研究顯示,小嬰兒一歲時臉及大腦發育最快,早期患有鼻過敏,易影響顏面3D的發育,使他們發育遲緩;大於兩歲的小孩,會影響臉部橫向的發育;56歲發生過敏,則是影響臉部向前及向下的發育。柯仁弘醫師表示:引起顏面發育異常最主要因利用嘴巴呼吸,造成上排牙齒內縮、前排牙齒排列不整齊、下唇肥腫、上唇縮短失去張力,引起所謂的overbite(過度咬合),擾亂肌肉之間的平衡。
 過敏性鼻炎不僅影響發育,還會產生許多症狀。如因發炎,使黏膜肥大細胞組織氨釋出,因而刺激黏膜下層的腺體反應,產生大量的鼻水。這些反應會透過自律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來調控,引起身體感覺神經反射,造成鼻子癢、眼睛癢、打噴涕、鼻塞等症狀。柯仁弘醫師表示:這些反應長期持續的影響後,就會產生黑眼圈(allergic shiners)、嘴巴呼吸和因長期揉鼻子引起的鼻部細紋。

柯仁弘醫師提醒媽媽,嬰兒過早使用牛奶或是成人食品,容易讓小朋友產生過敏。如果想減少過敏的發生,應讓小孩儘量吃天然食品及母乳哺育,且遠離過敏原的環境,才能避免過敏或延緩它的發生,讓小孩的發育影響降到最低。

來源:http://beauty.pchome.com.tw/forum/content/11/20965, http://www.wretch.cc/blog/clinichung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花生嚴重過敏! 小查理聖誕趴要帶便當

英國一名3歲小男童查理(Charlie Smith)因為對花生嚴重過敏兼有氣喘,所以連傳統會加入花生的聖誕巧克力、聖誕蛋糕、布丁、百果餡餅,甚至連吃過花生的小朋友,都不能接觸,不能過正常的聖誕節。

查理的爸媽放棄了真正的聖誕樹,因為它會帶來氣喘,甚至連人工的聖誕樹,都必須把灰塵全部除光才行。查理的媽媽,33歲的喬(Jo Smith)說,小查理的過敏與氣喘,使得聖誕季節變成一段危險時期。她說,「我們必須整年小心不要讓他碰到過敏原,特別是這個季節」。

喬說,「朋友送我們一盒盒的巧克力,沒有想到查理的過敏問題,不是說所有巧克力都不行,但有含花生的就不行」。她還說,「查理的六歲哥哥哈利,常常從學校同學那裏拿回來聖誕卡還有巧克力,我告訴他吃完巧克力以後,一定要馬上洗手,如果他要碰弟弟的話」。

喬強調說,「小朋友的聖誕宴會也很麻煩,如果不確定那家家長知道小查理的過敏,並且準備適合飲食的話,我必須幫小查理自備餐點帶去。」



來源: 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11221/101940/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鼻過敏治療方式

一般鼻過敏患者治療方式有:服用抗過敏藥物、抗組織胺藥物,雖可以立即有效,但有嗜睡的副作用,且一旦藥效過後症狀又復發。口服類固醇藥物最有效,但長期使用,對肝、腎及骨骼有害,且易形成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

如果長期使用長效型類固醇噴劑,鼻黏膜表面會發生藥物燒傷及黏膜纖維化病變、潰爛或結痂等,而漸漸失去其作用。類固醇懸浮液鼻內黏膜注射法,每週一次,共須六次,七成病人可治癒,以前可說是一項很有效、理想的治療方法。已知過敏原患者,可用減敏療法治療,需費時3~5年,緩不濟急,甚者對鼻過敏者無效果,最經濟可行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對鼻甲黏膜腫大者,常以一般開刀手術或在門診以紅外線、電刀、雷射、射頻、高週波、熱透等方式,燒灼切除肥大鼻黏膜,效果不錯,但因未截除鼻過敏神經,復發情況令人困擾。或採用近年來盛行的微創手術,對手術部位的組織傷害最小。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及血管凝固結紮術對過敏原及非過敏引起之鼻過敏均可有效抑制鼻過敏之症狀發生,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鼻過敏神經主控並指揮鼻黏膜內之腺體細胞增生,不停分泌大量鼻涕及算黏膜血管叢增生而充血腫大,引起鼻塞及頭脹痛的主要禍源,因此,要杜絕鼻過敏各種症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截除鼻過敏神經,讓其指揮控制的作用消失而痊癒。鼻過敏神經(翼管神經)切除手術,發表至今已有30年歷史,最早是經由鼻竇手術再進入進行,後來改經由鼻孔內直接進入再開刀手術切除。雖然有醫師一直使用經鼻竇手術進行神經截除術,費時且傷口大,但效果也最確實,且能獲得健保給付。除此之外,擁有簡易、傷口小、安全、有效等優點的射頻電波低溫熱透法直接截除神經,並同時凝固血管,做血管結紮不再充血腫大,解決鼻過敏的基本問題。

以釋放高頻率震盪波能量的「電波射頻儀」,造成組織分子間之摩擦而產生熱能,此熱能能透入組織截除神經及凝固血管,達到治療目的,其優點是能夠以適當角度進入,並以溫控及熱透方式進行處置,對黏膜的破壞最少,術後患者均對此成果深表滿意。另外,電波射頻熱透技術在門診局部麻醉下即可進行,不必住院、開刀,而且安全性高,手術後前一、二天,因鼻內填滿紗布會感到腫脹難過外,仍可以正常上課或上班,是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新突破,更是飽受鼻炎困擾患者的一大福音。

目前以電波射頻儀器是用低溫熱透方式來處理,熱能透入組織內部,將底層之神經及血管凝固,故對上層表面之黏膜破壞較少,也無大出血之危險,幾乎無副作用,且因根部截除,故不易再生而復發,是最為有效而值得考慮治療的方法。低溫熱透是讓黏膜以低溫方式慢慢加溫,使黏膜變熟,但其纖維及性還在,對黏膜破壞較少,也可避免造成大流血的危險,確實處理神經及血管,達到有效治療鼻過敏,在技術上算一大突破。

因手術本身是把神經及血管凝固而成結痂,將發作主要病根去除,可說不容易復發,一旦復發,找出病因,再以射頻電波低溫熱透法及鼻內神經截除血管凝固結紮術做整修及截除神經等治療,則可以去除鼻過敏引發鼻竇炎及鼻息肉的併發症。

總之,「預防勝於治療」,除了遺傳外,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平時多運動,以增加體內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使鼻黏膜血管收縮變小,減少鼻過敏、鼻塞、流鼻涕現象。游泳、洗冷水澡或以冷毛巾擦拭身體,多吃熱性食物如麻油、人蔘、粉光蔘等,另外,改善居家環境、室內多栽種植物,以清淨空氣,防止汙染,減少過敏原產生。

Image Detail

來源:http://edn.gmg.tw/article/view.jsp?aid=466139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初榨橄欖油和魚油緩解急性胰腺炎癥狀

新浪健康訊 據《印度時報》12月23日報道,《營養學會會報》刊登西班牙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初榨橄欖油和魚油脂肪酸復合物有助於緩解急性胰腺炎癥狀。

  新研究中,西班牙格拉那達大學生理學系研究人員對地中海飲食成分在預防和緩解細胞損傷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評估。動物模式實驗結果發現,初榨橄欖油中富含的油酸(oleic acid)和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和魚肉中所含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會影響到與急性胰腺炎發作過程中的細胞機理。油酸和羥基酪醇被認為是潛在的功能成分,可防止或緩解胰腺炎癥狀。

  這項新研究首次探索了脂肪酸和抗氧化劑對涉及胰腺局部炎症的細胞機理所産生的影響。新研究負責人瑪麗婭·比倫洛佩茲·米蘭表示,這項新研究表明,飲食在預防和緩解胰腺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飲食營養成分(營養與生物活性物質)的抗氧化(酚類復合物)和抗炎(歐米伽-3脂肪酸)作用,可防止或緩解胰腺炎發作的“氧化-炎症過程”。(陳宗倫)

Image Detail

來源: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heh/sinacn/20111223/19003011139.html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怎樣提高智力 讓寶寶更聰明的五種營養素

生命的早期(胎兒、嬰幼兒)是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飲食營養對孩子的智力有重要影響。然而,受研究方法的限制(客觀考察或評價一個胎兒或嬰兒是否夠聰明是很困難的),這一問題沒有進行很深入的研究,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較而言,對孩子體格發育(身長、體重、是否有畸形等)的觀察和評價則比較容易,故一直被醫學界和大眾所關註。現有的一些初步研究已經發現,以下一些營養素的充分攝入對孩子生命早期的智力發育特別重要:

  1.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對胎兒、嬰幼兒的智力發育和體格發育都很重要。孕婦每天應攝入80克左右的蛋白質。其中來源於魚肉蛋奶和大豆制品的優質蛋白應占40克左右。這意味著孕婦每天要喝300~500毫升牛奶或酸奶、100克肉類(魚類、畜禽類合計)、1個雞蛋和100克豆腐(或相當的大豆制品)。嬰幼兒則應保證母乳(蛋白質最優質)餵養,無法母乳餵養者要選用配方奶粉。添加輔食時要保證蛋黃、肉類等高蛋白食物的攝入。

  2.葉酸
  葉酸對神經系統的關鍵作用集中體現在胚胎發育的第2周到第9周。在這一階段攝入充足的葉酸是非常重要的。為確保第2周(此時往往還沒發現懷孕)有充足的葉酸攝入,應該從計劃懷孕(懷孕之前可長可短的一段時間)即開始補充葉酸。含葉酸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綠色葉菜等。現在一般都建議服用葉酸補充劑(每日400~600微克),因為天然食物中的葉酸利用率遠不如人工合成的葉酸。

  3.鐵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負責運輸氧氣的關鍵性載體。膳食缺鐵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會使胎兒、嬰幼兒的大腦缺氧,從而對其神經系統發育產生嚴重的、難以逆轉的不良影響。孕婦每天應攝入25毫克鐵。富含鐵的食物主要有瘦肉類、動物肝臟、動物血液、蛋黃、加鐵醬油、強化鐵的面粉或奶粉等。對孕婦而言,還可以考慮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對較大嬰幼兒而言,嬰兒米粉以及其他一些強化鐵的食物亦應選擇。

  4.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關鍵原料,甲狀腺激素是主管代謝的主要激素之一。像鐵一樣,碘對胎兒、嬰幼兒的智力和體格發育均有重要作用。碘缺乏將對孩子的智商產生災難性後果。加碘鹽是碘的最佳和充足來源。食用加碘鹽的孕婦和產婦不用額外補碘。嬰幼兒也要攝入少量加碘鹽。

  5.DHA
  DHA是一種特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C22:6,n-3)。它直接參與神經組織的構成,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缺乏DHA雖然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但攝入充足的DHA對孩子的智力確有促進作用。DHA主要食物來源是魚類和海鮮,蛋黃中也有少量。母乳、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或孕婦奶粉,以及魚油類保健品也是DHA的良好來源。當孕婦膳食中缺乏魚類和海鮮時,可選用添加DHA的孕婦奶粉或魚油類保健食品加以補充。因為沒有明顯的缺乏癥狀,所以DHA的最低推薦量很難確定,一般認為嬰幼兒每天200~500毫克,孕婦每天500~1500毫克都是適宜的。
  上述五種營養素與孩子智商息息相關。當然,如果非要嚴謹一些,那就應該說所有的營養素都與智力發育和體格發育有關。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scdaily.com/News_intro.aspx?Nid=58662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英三歲男童對耶誕節“過敏” 家中只買假聖誕樹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道,英國伍斯特市一名三歲男童因為患有花生過敏症和哮喘病,不能食用任何含有花生和堅果的聖誕美食,也不能呆在一棵真的聖誕樹旁與家人過節。他是少有的對耶誕節“過敏”的人。

男童查理的媽媽喬表示,對查理來說,耶誕節是最危險的時候。他不能吃含有堅果成分的聖誕蛋糕、聖誕布丁、百果餡餅和巧克力,甚至不能和吃過這些零食的人有身體接觸。

據悉,查理家耶誕節擺放的是倣真聖誕樹,而沒有選擇真的聖誕樹,因為真樹上的塵土會誘發查理哮喘。即便是倣真聖誕樹,也要把上面的塵土清理乾淨才能放到屋裏。

Image Detail
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12/21/5187s3488695.htm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台灣居家環境90%有塵蟎 台中榮總研發快速測試劑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沿海地區氣喘兒居亞洲之冠,其中9O%過敏起因於塵蟎所引發,塵蟎過敏的症狀常有習慣性清晨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等,榮總醫院也指出,台灣居家環境檢測中有塵蟎機率高達90%,因此台中榮總研發部研發「塵蟎快速檢測試劑」,利用5~10分鐘即可檢測出家中三種塵蟎是否過量,未來希望能做為居家預防塵蟎的一項利器。

台中榮總研究部主任、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醫師蔡肇基和旗下成員廖恩慈團隊研發「塵蟎快速檢測試劑」,以類似驗孕棒原理,簡化傳統繁複檢驗過程,只要刷擦過可能藏有塵蟎的沙發、棉被等物體,5~10分鐘就能測出歐洲塵蟎、美洲塵蟎和腐食酪塵蟎等三種塵蟎的含量,根據臨床上的證實,美洲塵蟎、歐洲塵蟎對過敏體質的人影響最大,測試劑上出現一條線代表無塵蟎,二條線則顯示塵蟎劑量,依粉紅、紅色和紫紅由少至多呈現塵蟎含量,蔡肇基醫師建議達到紅色劑量則要將測試的物品清潔、曝曬。

根據衛生署居家塵蟎防治手冊表示,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濕,室內平均溫度在15~30度之間,相對濕度約在60~85%的範圍內,此種環境條件對於蟎類而言,可算是相當舒適的生活環境,另外一般有機物,像是黴菌、食物碎屑及我們人體平日脫落的皮屑,都是塵蟎的食物,像是頭皮屑就是蟎類喜歡的食物,所以在枕頭巾、沙發、地毯上就有相當多的塵蟎,因此手冊上提供給個簡單的防治方法,像是居家環境中盡量避免使用毛地毯、棉毛裝飾品,沙發也盡量少用棉質坐墊,以空調設備或除濕機將室內保持較低(60%)的相對濕度,在豔陽天將被子、枕頭等在陽光下曝曬或用烘乾機將這些東西乾燥,大約每兩周以約55度的熱水清洗一次寢具可以減少家中塵蟎密度。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440&HN_Yr=0&HN_Mon=0

Image Detail

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家樂濃湯寶“可能含有”過敏原提示引關注

食品安全專家提醒  關注食物過敏 主動保護消費者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在吃了某種食物後,會出現皮疹、呼吸急促或困難、腹瀉等消化係統或全身性的不良反應,專傢稱某些症狀可能是由某種食物引起的食物過敏。而最近,家樂濃湯寶因標注“可能含有”緻敏物質信息的提示引來熱議。有關專家表示,食物過敏問題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作為食品企業,應該在食品包裝上標注緻敏原提示。

食物過敏應該引起重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首席專傢劉秀梅在接受記者電話埰訪中表示,關於食物過敏問題各國情況不同。這與地域、體質、環境、家族等各種因素有關。國際上對食物過敏非常關注,國際食品法典領域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關注焦點之一就是其是否可導緻食物過敏。美國10年前就開始做係統的專項研究,包括基礎研究、檢測方法和人群監測。在某些發達國傢,人們對緻敏物質的常識有充分的了解,相關機搆會在不同季節發佈緻敏信息,如同我們的天氣預報一樣,消費者可以很好地預防因食物過敏導緻的不良健康風險。目前,我國已經開始與國際接軌,在一些法規中提出要求,如《標簽通則》,但對食物過敏問題尚缺乏係統的研究,沒有開展全國性的人群普查,或對特定過敏人群的的長期跟蹤監測。但近年來。國內個別科研院所、臨床醫院開始關注食物過敏問題。

劉秀梅表示,在我國,有一定比例的人對某些不同食物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其最好的保護者是消費者自己及其家庭。每個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食物過敏史,包括自己家族的食物過敏史,必要時應該去醫院進行科學的診斷,確診某些與進食有關的臨床症狀是“食物過敏”還是其他腸胃道疾病,如果是食物過敏,就要遠離致敏食物,並在醫生指導下做好預防和脫敏治療。她建議我國食品加工企業應該遵循國傢食品安全標准及相關規定,標注食品可能含有的緻敏物質,提醒消費者,有針對性的規避緻敏原帶來的風嶮,主動做好防範。

不過,劉秀梅同時表示,食物過敏仍屬於個體性的不良反應,絕不會像其他食源性疾病一樣,因食用某類食品而導緻“食物過敏”的集中暴發。由於導緻食物過敏的食品種類不同、食物的懾入量不同,對不同過敏體質的消費者而言,誘發症狀的嚴重程度必然各不相同。因此,沒有必要談到過敏食物,就覺得甚麼都不敢吃了。

 倡導企業標注過敏提示

家樂濃湯寶的過敏信息提示一度引起很大爭議。不過,對此種信息提示的做法,專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讚同。劉秀梅認為,企業標注的“可能含有”過敏原,並不意味著該食品不安全。它不同於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帶來的風嶮。企業這種提示是對某些可能有同類食物過敏史的消費者的善意提醒,是對消費者健康的保護。例如,某些消費者自知對蝦過敏,那就要避免購買用蝦做原料而加工生產的預包裝食品。

科學技術學會有關人士表示,“可能含有”的這些成分是過敏原。有的食品配方中不含,但加工設備中可能殘留(同一設備會用於其他食品)。廠家不能保証不含有,可選擇志願標注“可能含有(這些過敏原)”。這應該是對消費者負責和廠傢的自我保護。隨著中國食物過敏越來越受關注,這一做法其實值得引進。

 記者走訪市場上發現,不少進口食品包裝上有“不適合對花生敏感患者,含有微量其他果仁及牛奶”、“可能含有微量花生,堅果或大荳”等過敏原提示。部分國內知名品牌食品包裝上也有類似標注,近日記者在沃爾瑪超市看到西安一品牌月餅外包裝上就有“致敏信息”提示。

有關規定要求過敏提示

衛生部2011年4月20日公佈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中對標注緻敏物質做出了規定,如果用麩質的穀物、甲殼類動物、魚類、蛋類、花生類、大荳類、乳制品、堅果類等做配料,或者是加工過程中可能帶入上述食物,“宜在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識的名稱,或在鄰近位置加以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曾發佈《亞運會食品安全 食品過敏原標識標注》,對供應第16屆亞洲運動會和第10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食品過敏原標識標注的原則和內容曾做出規定。其中提到:“對含有5.3所列舉的過敏原食品必須如實標注並標示。”“不能確定但可能含有5.3所列舉的過敏原食品可寫上“可能含有XX”或“不能保証不含有XXX”等警示語句。”

聯合利華給本報記者提供的國傢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報告顯示:聯合利華家樂6款濃湯寶的標簽: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侷關於修改 <食品標識筦理規定>的決定(總侷2009年第123號令)》
來源:http://www.sycoac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49

Image Detail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眼睛乾癢 小心過敏性結膜炎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1日電)冬天空氣乾燥又濕又冷,許多民眾容易覺得眼睛乾、癢,用手揉到通紅與腫,眼科醫師提醒有過敏體質者,應注意眼睛也可能患過敏性結膜炎,先冰敷,若症狀未緩解應就醫。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表示,冬天空氣乾燥又濕又冷,因過敏性結膜炎求診比率增加1、2成,因過敏引起的結膜發炎反應,主要症狀有眼睛癢、紅,或眼的分泌物與異物感增加,通常民眾會用手揉眼睛,造成結膜感染加劇而泛紅或鼓起,外觀看起來眼皮會腫腫的。

王司宏表示,過敏性結膜炎是眼科門診中常見的眼疾之一,可能與過敏性體質有關,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花粉過敏、季節交替、有蕁麻疹或空氣等都有關。

王司宏表示,過敏性結膜炎也容易變成慢性結膜炎,當因過敏源或因氣候變化等因子影響,容易反覆發作;若有配戴隱形眼鏡習慣者,應立即停止配戴,很多隱形眼鏡族會以為乾、癢是隱形眼鏡造成的,使用人工淚液,但這僅能稀釋或沖去過敏原而已。

在治療方面,王司宏表示,民眾若出現症狀可以先用毛巾包裹冰塊冰敷雙眼,觀察是否有改善,若仍持續痛、刺、癢等,應立即就醫,醫師會依病症情況給予適當藥水治療,包括局部血管收縮劑,局部抗組織胺,局部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劑或局部類固醇。

王司宏提醒,許多民眾眼睛不適時,會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眼藥水點用,但這通常含類固醇,雖然可以緩解過敏症狀,若使用不當,易導致眼睛抵抗力降低,增加感染機會,也可能造成眼壓上升、青光眼等風險,因此建議民眾,若不適就應就診,由醫師診治並給予適當用藥。

Image Detail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哮喘患者 平時必須監測及預防

哮喘是一種長期呼吸道發炎的慢性疾病,發作時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喘不過氣、咳嗽,或者呼吸出現喘鳴(Wheezing)等症狀,嚴重時可能窒息,美國每年約有4000人死於哮喘。

過敏專科醫師徐安琳指出,誘發哮喘的原因很多,包括呼吸道感染、氣溫劇烈變化、香水、二手菸或者其他常見的過敏源,都有可能導致哮喘發作。而其中過敏為哮喘的主要誘發因子,約有八成的病患是因為過敏而起。
 
「平時必須監測並預防哮喘。」徐安琳表示,除了過敏性哮喘,其他哮喘還沒有辦法根治,用藥與改善生活環境,都是以控制症狀與減少發作的機率為主。她建議患者運用高峰流量測量器(peak flow meter),紀錄肺功能的變化,以便及早預防治療。
 
徐安琳介紹,高峰流量器可測出肺功能當時的狀況,患者對於流量器用力呼吸即可測出流通氣道的最快速率。依據氣流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級:綠色級別(green zone)代表哮喘獲得控制;黃色級別則顯示用藥不慎理想,最好在48小時之內就醫;紅色級別則為緊急狀況,為避免憾事應立刻與醫師聯繫。
 
對於哮喘的治療,徐安琳說,過敏型的哮喘患者應先作過敏原測試,再依情況師打脫敏針緩解症狀。而一般哮喘藥物又可分為控制型的藥物與急救型的藥物兩種,前者的目的是消炎、舒張氣管,而後者是短效型氣管舒張,供緊急情況使用。
 
常見的吸入型類固醇就是哮喘普遍的控制型藥物,依照醫師指示的劑量應可有效控制呼吸道的發炎狀況。不過,許多華人一聽到類固醇就產生排斥感,時常自行停藥。徐安琳特別提醒,哮喘治療用類固醇的劑量很低,對身體影響非常有限,但是若貿然停藥,反而會使得發炎狀況一直存在,惡化病情。
 
緊急用藥目前以「Albuterol」為主,哮喘發作時由嘴巴吸入舒張氣管,約在投藥的4至6小時內都有效。雖然臨床也發現有些患者基因上對於此藥會有抗藥性,劑量必須「愈吃愈重」,但是還好這類病人並不多見。

Image Detail


來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6903624/article-%E5%93%AE%E5%96%98%E6%82%A3%E8%80%85-%E5%B9%B3%E6%99%82%E5%BF%85%E9%A0%88%E7%9B%A3%E6%B8%AC%E5%8F%8A%E9%A0%90%E9%98%B2?instance=news_pics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過敏症狀在季節開始時最糟

【24drs.com】根據線上發表於12月21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期刊的一篇新研究,不論有無其他過敏原或所用之藥物,荷蘭的花粉症患者在過敏季前半段時的症狀比後半段糟糕。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一般持續達3個月,因為患者對超過10,000種的草過敏,而這些草的授粉期也有所重疊;深入暸解整個季節的花粉症嚴重度,可幫助根據花粉狀況預測症狀,對臨床研究也很重要。
  
  荷蘭Leiden大學醫學中心的Letty de Weger醫師等人,比較了每天的花粉量和18 - 60歲患者的每日症狀嚴重度,這些病患的草花粉皮膚樣本檢測為陽性、居住在Leiden大學附近。研究者從2007年5月至7月評估了80名病患、從2008年4月至7月評估了84名病患。研究對象對症狀(流鼻涕、打噴嚏、鼻塞、鼻涕倒流、眼睛發癢)嚴重度進行排序,從0(無症狀)到3(嚴重症狀),以簡訊或電子郵件回覆這些資料。
  
  研究者也考量其他過敏原引起的過敏(樺樹花粉、狗、貓、屋塵螨)和用藥史。該研究將「季初」定義為第一次尖峰花粉濃度(>150 花粉粒/m3)前的期間,「季末」定義為尖峰期之後的期間。研究團隊使用多元線性迴歸分析檢視平均最大症狀分數和草花粉濃度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症狀密度、花粉值、服用藥物量之間有所關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即便花粉值相同,花粉症季節開始時的症狀分數高於季末時,且和使用的抗組織胺或長期使用鼻噴劑類固醇無關。超過半數的研究對象同時對樺樹過敏,則不被納入在季初的更嚴重症狀。
  
  研究者報告指出,類似的草花粉濃度時,季初的症狀高於季末時(2007 年和2008年分別是差異:-0.41 [95%信心區間為 -0.42至 -0.40];以及-0.30[95%信心區間 -0.32至-0.29] )。
  
  研究者對於季末比較少症狀提出一些解釋:患者可能適應了症狀而比較不受困擾、在曝露於季初的草花粉之後,過敏原特定之調節T細胞可能往下調節發炎反應;另一個可能是,晚開花之花種的花粉,其過敏性不像早開花的花種那麼強。

Image Detail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professional/list/content.asp?x_idno=6685&x_classno=0&x_chkdelpoint=Y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養貓?研究:過敏者請三思

【大紀元12月28日報導】(中央社威洛納28日路透電)寵物店裡可愛的貓咪做出引人發笑的滑稽動作,是不是讓你看得好心動?研究人員警告,如果以前沒養過貓,養貓前真的要三思,尤其是如果你還有其他的過敏症。

歐洲研究發現,小時候養貓或許可以保護飼主日後過敏,不過長大成人才開始養貓,身體對貓咪產生過敏反應的機率幾倍增,第一步就是氣喘、打噴嚏與眼睛發癢。同個研究發現,有其他過敏症的人,對屋內新貓咪產生過敏的風險尤其高。這項針對數千名成人進行的研究,發表於「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義大利威洛納醫學大學(University Hospital ofVerona)研究人員歐利佛瑞(Mario Olivieri)寫道:「我們的數據證實,在成年時養貓,對貓咪有過敏反應的風險翻倍。」他說:「因此,成年時應該考慮避開貓咪,尤其是對其他過敏原過敏的人,以及有過敏病史的人。」(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28/n3470162.htm%E9%A4%8A%E8%B2%93%EF%BC%9F%E7%A0%94%E7%A9%B6-%E9%81%8E%E6%95%8F%E8%80%85%E8%AB%8B%E4%B8%89%E6%80%9D
 
Image Detail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趕走紅暈過敏 乾燥季節肌膚護理法

面部泛紅暈
雖然面部泛紅暈說明氣血不虧,但如果像胡蘿蔔一樣紅的話,整個人看上去都會顯得很土。被冷風一吹會變得更紅,這就證明皮膚正處於一種過敏狀態。溫差引起的暫時性紅暈症。當冷風襲來,面部會突然變紅,此時我們需要做鎮靜皮膚,以及不讓皮膚的泛紅現象進一步惡化的預防措施。

Solution 1 謝絕惡化紅暈
冬季紫外線是破壞彈力纖維、導致毛細血管擴張的罪魁禍首。外出前一定要涂防曬

Solution 2  各式各樣的護膚噴霧
寒風刺骨的冬季,有時候僅用化粧棉涂一些化粧水,面部都會變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與其用化粧棉擦拭整個面部,不如只擦拭鼻翼周圍、眼皮和唇部等部位,因為化粧水具有清潔的作用,能夠去除角質。其餘部位用噴霧來清洗,這樣不會對皮膚造成太大的刺激。

如果你是一個對冷敷敏感的人,外出時一定要給皮膚補充油分、水分。另外,與其給皮膚做高營養護理,不如給皮膚多做些鎮靜護理!

Solution 1  用冷熱毛巾交替敷面
要想延長皮膚的抵抗力,可以交替使用冷熱毛巾給皮膚做按摩。面部紅暈異常嚴重時,能每天晚上重復這一步,血管擴張不僅能適應溫度變化,而且還能減少面部的紅暈症狀。
  
Solution 2  用專用品護理皮膚
在給敏感皮膚做護理的同時,最好用一些SOS補水產品。眾所週知,維生素C能美白,而維生素K有鎮靜血管的功效,所以有助於去除面部的紅暈。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黑眼圈不一定是疲勞 可能是過敏反應引起

天氣一變化,鼻子過敏的民眾,打噴嚏、流鼻水的情況又變嚴重了,不過根據最近電視媒體報導,鼻子過敏除了會有打噴嚏、流鼻水的情況外,還容易讓眼周的血液循環變差,出現難以消除的黑眼圈,另外更有平面報導指出,過敏的時間越長、症狀越嚴重,甚至會加深、加大黑眼圈,醫生建議,可以多吃芝麻、海帶、還有喝綠茶,當然還有遠離過敏源。


根據嘉義長庚醫院小兒科蔡宜展醫師在衛教文章中指出,所謂的過敏性鼻炎是因為鼻黏膜上的免疫細胞,會對經由空氣吸入的過敏誘發因子產生過度反應,鼻腔受到吸入性的過敏原(像是粉塵、花粉等)刺激後,會局部產生大量抗體,當過敏原跟抗體結合之後,會在鼻腔釋放出化學物質,例如組織胺、白三烯素及前列腺素而誘發鼻膜發炎反應,接著,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好而容易形成黑眼圈。

營養師則表示,天氣狀況的改變,的確會讓許多免疫系統不平衡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現象,因此營養師建議,多吃蔬菜、深海魚油等,另外還可以補充益生菌來增強免疫系統,改善過敏體質,減緩過敏症狀,目前益生菌補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喝優酪乳的方式來補充,而媒體也指出多吃紅蘿蔔、海帶和芝麻,補充維生素A、鐵質和維生素E,從體內把黑眼圈由內而外逼出來,就能跟黑眼圈說掰掰了。

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24134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