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食物過敏可危及生命 不容小覷


2013年底,澳洲政府產品安全召回網站(Product Safety Recalls Australia)貼出了一條信息:北京六必居生產的某一批號的芝麻醬被召回,原因是產品包裝上沒有標明(含有花生)成份。
對於澳洲華人消費者來說,這似乎是小題大作,何必一定要召回呢?但在食品質量把關嚴格的澳洲,每年平均有10人因食物過敏導致休克不治死亡。澳洲人食物過敏病例頗高,機率為10%。專家預測未來有升高的趨勢。很多家長發現幼兒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有些成年人也在一夜之間突然對從前吃慣的食物開始產生食物不耐症。

食物過敏 V.S 不耐症

所謂食物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過敏原)的過度反應;反應在過敏體質的人身上出現當接觸過敏原時,人身體的組織就成為免疫系統對抗的目標,從而產生發炎反應,也因此引發過敏性症狀。
常見過敏症狀包括嘴唇腫大、呼吸道狹窄、臉部浮腫、聲音改變、嚴重時可能引發呼吸道痙攣,進而導致休克,甚至死亡。預防過敏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完全禁止食用過敏食物。
本報記者採訪澳洲過敏協會主任瑪麗亞‧賽德女士(Maria Said),她特別強調嚴格區分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症(intolerace)。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居中調解所產生的反應;食物不耐症是腸胃對某種食物中的化學成份(如胺基酸,乳糖)只能消化吸收一定的份量,攝取過量時,腸胃就會出現不適症狀,例如腸胃不適、腹脹;腹瀉,嚴重時還會嘔吐。常見易引起食物不耐症的食物包括牛奶中的乳糖(Lactose)、(麩質Gluten存在穀物內的蛋白質)如麵包或糕點。
賽德認為,食物不耐症是多種環境因素結合,造成今天成人產生食物過敏的機率大幅增加。
雖然真實成因尚未查明,對於是否在孩童時期就攝取更多、更廣泛的食物種類會幫助降低不耐症現象還需進一步研究。她建議,患有食物不耐症的人,可以慢慢增加食用的次數,症狀可能減輕;如每週喝牛奶次數增加至2-3次,有助於脫離食物不耐症反應。
常見食物不耐症的食物為牛奶中的乳糖,蛋類中的蛋白也容易讓嬰幼兒出現食物不耐或是過敏,帶殼的海鮮如螃蟹、蝦子及麥麩食品包括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另外,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色素、味精等也被證實會引發食物不耐症。醫師建議要多吃新鮮、安全並多樣性的食物。

澳洲主要食物過敏原

皇家阿爾弗雷德(Royal Prince Alfred)醫院抗過敏專科門診主治醫師羅伯特‧勞伯雷表示,堅果過敏症患者迅速增加,絕大多數因過敏症而入院治療的兒童都是堅果過敏症患者。他還提到,核桃已經取代花生成為主要的過敏原。
澳洲人五大食物過敏原為奶、蛋、花生、堅果類和豆製品。與成人相比,食物過敏發生在孩童比率大大增加,機率為10%;值得一提的是,嬰兒時期(12個月內)對奶、蛋類過敏的人,85%在16歲前會慢慢消失食物過敏症狀。不幸的是,那些對堅果(花生、腰果和杏仁)、魚類、海鮮類和芝麻過敏的人,過敏症狀很可能伴隨他們一生。

產生過敏現象如何處理

賽德表示:「很多中國人之前沒有食物過敏,來澳洲後才漸漸產生過敏現象,不知道怎麼處理。她強調如果是食物過敏,千萬要避免食用任何過敏的食物,無論是孩童或是成人,發現有過敏反應,一定要去看醫生,即使僅僅是出現紅疹或發癢;因為第二次(過敏現象)有可能會更嚴重,如涉及到呼吸道系統的反應,如臉部、嘴唇腫起,聲音變異因氣管變窄和呼吸困難等,都屬於有可能涉及生命安全的症狀。
如有需要,醫生會推薦做過敏反應的檢查,讓您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過敏原。相反的,食物不耐症是沒有特別的檢查的。

賽德還建議:「懷孕的婦女,只要沒有食物過敏,儘量適量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包括餵食母乳的階段,以降低幼兒對食物過敏的現象發生。」
4-6個月大嬰兒可以開始嚐試副食品,所有天然的嬰兒食物都是很好的選擇。賽德建議,不要因為家人對某種食物過敏而假設孩子也會過敏。不管是奶、蛋類還是花生(醬)都給以讓孩子試試!但如有過敏症狀出現,必須馬上停止食用並尋求醫生指示。

記者採訪移民海外20幾年的曹先生,他從小對海鮮過敏(家人大多都對海鮮有過敏反應),反應為夜晚燥熱、皮膚發癢。大約5年前開始對乳製品產生食物不耐症,由從前的可以一次喝一、兩杯牛奶都沒問題,到現在連吃含有乳製品的蛋糕都會產生腹痛、脹氣和腹瀉的情況。但反應過後,如果他仍持續食用乳製品則症狀會減輕。像他這樣到成年後才出現食物不耐症的現象並不少見。
賽德女士表示牛奶和蛋類過敏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它幾乎隱藏在所有的食物當中。

記者採訪了皇家阿爾弗雷德醫院研究及過敏門診單位營養師克蘿伊梁(Chloe Liang),她表示,對牛奶過敏可以用豆奶、杏仁奶和米奶(rice milk)來代替;如對雞蛋過敏,儘量避免含有雞蛋食材的所有食品,包括標示蛋清,即含蛋白的食品(Albumin egg protein)。對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症的人,購買食品時一定要看成份標示,標示不清楚或標示上寫「進口成份」(Imported Ingredient)的食品要特別小心,因為這樣的食品不一定嚴守澳洲食品檢驗法。因為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有交叉污染的危險,即使有些食物中不含過敏原(如奶類)食品標示上也可能標示有奶類的痕跡,所以這群人對食物的選擇變狹窄。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