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崩壞的健康屏蔽 當心腸漏症上身

File:Woman eating an apple.jpg

俗話說「病從口入」,道出飲食的重要性;專家更指出,人體消化道內膜扮演著重要的防護功能,一旦此防護屏蔽出現崩壞,致使「腸漏症」上身,身體組織會產生「發炎現象」,進而導致腫脹、抽筋、疲累、食物敏感、腹瀉、關節疼痛、頭痛、過敏及乾癬、濕疹等症狀。

腸漏會造成體內發炎現象
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協理劉婷婷博士表示,人體消化道內膜類似一張有著微小孔洞的篩網,僅容許特定小分子通過,攔阻不討喜的大分子穿越。但是當這張網出現損傷,腸壁的通透性不正常地增加,出現大破洞足以讓大分子通過,原本不應該穿越腸壁的物質滲透到組織裡面,這就是「腸漏現象」。

「腸漏現象」可能使得細菌、病毒、消化不完全的食物斷片或是有毒物質,經由腸道內側穿過受損的防護層進入血流;扮演糾察隊的免疫系統偵查到這些外來者,開始採取一連串行動,結果就是體內不同的組織產生「發炎現象」,導致例如腫脹、抽筋、疲累、食物敏感、腹瀉、關節疼痛、頭痛、過敏及乾癬、濕疹等症狀。
腸壁的通透性不正常地增加時,未被消化完全的蛋白質或脂肪透過腸壁進入血液,除了脹氣與消化問題之外,「腸漏現象」不僅造成防護層的孔洞化以及對於物質的篩選能力降低,也會影響腸道對於營養素吸收的正常功能,營養不良可能就是小腸絨毛受到破壞所造成的結果。

什麼是造成腸漏症的原因?
引起腸壁通透性增加的原因,目前雖尚未有確切的定論,但是飲食、慢性壓力、藥物、腸道菌態失衡,都可能是幫兇。劉婷婷博士指出,含有大量精製醣類的食物,會促進某些與腸漏有關的酵母菌株過度生長,麥類中的麩質與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及化學物,都會傷害腸壁的防護層。

慢性壓力會削弱身體的免疫能力,進而無法對抗入侵的細菌及病毒。某些藥物也會損害防護層,其他如抗生素的使用,不分敵我地將好的菌種一併殲滅,更會導致菌相失衡。至於酒精的過度攝取、寄生蟲感染、放射線或化療等,都會是造成腸壁受損的危險因子。
要如何治療「腸漏」呢?劉婷婷博士說,沒有神奇處方。但是有幾件事情可以減輕發炎並修復腸道的防護障蔽:
1.去除上述可能導致「腸漏」的壞因子。
2.採用「抗發炎飲食」,減少精製醣類、乳製品、麩質、酒精與人工甘味劑的攝取。食用魚類和堅果,獲取其中可以抗發炎的必須脂肪酸,佐以綠葉蔬菜;多攝取可以幫助好菌生長的高纖維與發酵食物。
3.攝取豐富的益生菌,重新調整腸道的菌相,以修復防護層。
4.補充合宜的植化素,譬如洋蔥富含的槲黃素,就對於修復並堅固小腸細胞間隙有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