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痛風好了又感冒 原來是痛風藥過敏



一名50歲中年男子因痛風發作,使用allopurinol(異嘌呤醇)成分藥品治療,三個星期後,出現發燒、喉嚨痛、皮膚紅疹等症狀,以為痛風好了又感冒,吃藥後仍持續發燒,且臉部和全身出現紅疹和水泡,口腔也有潰瘍,所幸即時至醫院就診,發現為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JS),經住院治療後恢復。
 
台北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黃彥儒藥師說,痛風治療可分為急性發作期治療與長期預防性降尿酸治療,allopurinol是用於長期預防性降尿酸治療的藥物,Allopurinol已上市超過三十年,據估計台灣有高達二十萬人使用此藥,然而再安全有效的藥物都可能有風險,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Allopurinol常是藥害救濟給付的前三名。
 
而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通常與病人服用的藥物相關,是屬於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目前臨床上最常遇到SJS的就是痛風藥與癲癇藥。
 
SJS的初始症狀常常是輕微的發燒、結膜發紅、喉嚨痛、皮膚搔癢,這樣的症狀通常持續2-3天,因此初期常被誤以為是感冒。隨後可能出現嘴巴破皮或其他黏膜如眼睛、生殖泌尿道破皮的現象,之後才開始出現明顯的皮膚疹。黃彥儒藥師特別提醒,服用allopurinol的族群要特別注意,若服藥過程中有類似感冒,且有出紅疹、發燒等現象,請立即詢問醫師或藥師。
 
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使用藥物是以治療疾病、維護健康為目的,然而,因藥品的特性或用藥者的體質、病情的差異,導致在合理用藥的強況下,仍有無法預期的藥物不良反應,所以醫師應衡量病人臨床治療效益與風險,給病人最合適的藥品;而病人亦應主動告知病史、不適情形或相關疑慮,以利醫療人員評估。
 
食藥署表示,目前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建置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外,對於藥品相關安全訊息也可隨時進行瞭解,保障民眾用藥安全。食藥署提醒,若發現因使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給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資料來源: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7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