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季節交替鼻過敏發作!中醫針灸可緩解


最近早晚溫差很大,適逢冬天轉春天的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再加上花粉季節,許多鼻過敏患者,特別是小朋友,輕者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嚴重的開始鼻癢、眼睛癢等。目前除了西醫治療鼻過敏,中醫也可採取針灸治療鼻過敏,適合不愛吃藥的民眾。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郭威均表示,換季會造成過敏性鼻炎發作,是因為冬天由大陸吹來冬北季風,屬於冰冷乾燥氣候,夏天吹西南風帶有海中水氣。加上梅雨季正值兩個季節交替,乾燥冰涼的環境與濕熱水氣會合,造成不斷降雨。環境變得潮濕,溫度上升,構成過敏原-塵螨、黴菌生長的絕佳環境,造成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噩夢。
中醫針灸治療鼻過敏的穴位包括:

局部取穴:治療鼻塞狀況
(1) 印堂穴: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2) 迎香穴: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

遠處取穴:增強補氣免疫能力
(1) 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2) 內庭: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凹陷處。
(3) 陷谷:足背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4)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郭威均特別提醒有鼻過敏的民眾在中醫療法治療過程中,症狀減輕較為緩慢,需要一點耐性配合治療,並加強個人生活習慣,才能大大減少症狀發生。另外,鼻過敏與感冒症狀不同,請民眾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長,請勿將感冒及過敏性鼻炎混為一談。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綠設計:住家與健康

布置、裝飾素材與室內環境品質的關聯性,和它們與地球環境的關聯性相當。
在工業化世界,我們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待在室內,因此健康室內空氣的重要性是不會被高估的。但室內空氣的品質有可能比室外糟糕十倍:尤其是城市地區。因此我們必須將室內空氣污染減至最低,以確保家中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和自然光。

美國環境保護署將不良室內空氣品質列為危害健康最劇的單一因素之一,但這事實始終罕為人知。
有關室內環境的研究結果顯示,許多現代原料和化學物質造成疾病類別不斷擴增。也有人估計,我們家中許多潛在的有害化學物質一旦相互結合,毒性可以增強一千六百倍。
除了幾種說得上來的異味,可以衡量室內空氣不良的指標少之又少。但我們聞不到,不代表污染物不存在。一如食品中含有愈來愈多無味卻有害的添加物,現代材料也是由複雜的化學原料混合而成。我們的家中危機四伏,而這些危機係來自林林總總出其不意的源頭,其中包括:
  • 以溶劑黏合、經殺真菌劑處理以及含有殘留殺蟲劑的地毯。
  • 用氯、石油醚和甲醛處理過的布料。
  • 含有甲醛、尿素和其他危險性黏膠的膠合板或其他常見的塑合板(particle boards)。
  • 含有殺真菌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化學物質的油漆及著色劑。
  • 含有溴、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乙烯地板、泡沫塑料家具和塑膠。
  • 清潔用品、化妝品和花園殺蟲劑。
住家根據能維護生態的原則建造,無論對於環境和居住者皆安全無虞。
  1. 額外的空間溫室可當額外的房間、通風的大廳和收集太陽能使用。
  2. 自然塗料
    牆壁和窗戶旁邊的天花板都用有機、植物性的顏料漆成淺色調。
  3. 有效率的暖房置於客廳中間的散熱器可更有效率地散播熱能。
  4. 安全的組件
    廚具是用膠合板製成,上有花崗岩工作檯,而不是常見的層壓板和塑合板。
  5. 回收的材料
    地板是回收利用的橡木板。做為結構用的柱子是去皮但未經化學處理的樹幹。
但人類已在家中住了數千年都沒遇過這種問題。這或許是因為傳統住家通常是用身邊唾手可得的材料製成:不含化學成分的木材、以天然植物染料上色的布料、潤澤木材的蜜蠟,用當地石材鋪設的地板。但新的建材已徹底改變我們的居家環境。我們的身體不堪負荷它們所含化學物質的衝擊,如我們所見,這其中許多都會排放污染物。

幸好,多數人已經擁有足以應付有毒應力的免疫系統,但長期暴露於毒物的強攻猛打,或是免疫系統不夠健全,健康仍有可能受到戕害。許多疾病成長速度驚人的事實,似乎證實了這個理論:氣喘、過敏反應、呼吸道疾病和癌症在過去幾代並未如此盛行。

來源: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8/7/39.html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滋養、排毒、重生,自然療癒養生三環。

整合養生三環(滋養、排毒、重生)是從不同古文明或醫學傳統,學習治療或養生的方法與哲理,所洐生出的身心靈合一的健康模式與養生方法。它運用所有安全又有效的療法來延年易壽,取得完美的健康。整合養生三環遵循主宰自然療癒的法則,療法師法自然療瘉的機制。自然療癒強調個人修煉與疾病自癒的關係,認清疾病是人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配合天地四季人體等自然的運行而行治療或養生保健。

近來有許多文章、書籍生動的描述傳統醫學如何在它們原始發展的環境中運作,基尼博士圖文並茂的介紹了全球許多了不起的傳統醫療家們,我們要感謝他和響石基金會為了保全人類遺產而作的努力。另外專門報導中國、古希臘和中東、以及北美印地安人的傳統醫藥的文章、書籍也越來越多,許多機構也舉辦國際性的醫學會議討論傳統醫學。我也曾報導過南亞印度的『阿優伏陀』和『完美健康』(Siddha Vaidya)醫術和猶太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和回教的醫藥傳統。

為了讓一般人也能享受到古老文明的智慧,我倡造了整合養生三環(滋養、排毒、重生)。以下只是一點粗淺的介紹,請讀者多多指教。

滋養強調吃法與遵循傳統飲食的食療法。整條食道,從口到肛門,都藏有大量的神經與免疫細胞,它們對吃進的食物與吃法皆有迅速反應。現代飲食強調精緻、美味、快速、量多的特色下,與傳統飲食強調粗(或全)食、原味、慢咬細嚼、七分飽揵然相反,所以現代文明病大多與飲食不當有關。慢咬細嚼僅有助消化與吸收,而且有助副交感與交感神經的平衡。滋養特別重視咀嚼的方法與心念的整合,咀嚼時心存敬意與感恩,身體會放鬆,吃法則是嚼而不吞,同時觀察胸頸肌肉的放鬆程度,再體會到呼吸有運律地徐徐進出。在中醫精氣神三寶裡,口水是氣旺盛的顯現,呼吸則是神的表徵。慢咬細嚼口水出,嚼而不吞呼吸不受阻,氧氣的供應確保熱量能夠充分燃燒,所以吃是有方法的。咀嚼心法乃食療與營養攝取的最根本法則,當它被完全融合於飲食時,則與靜坐、瑜珈與冥想有異曲同工之效。

排毒強調加速病徵的結束,像身體過熱就發汗降溫、吃到腐敗食物就上吐下瀉除毒、吸入過敏原就打噴嚏除毒…等,這些都是人體自然排毒的機制。西醫是主壓抑病徵,結果造成長期慢性病患越來越多。為什麼呢?本來身體自然排毒的機制被藥壓抑,結果毒往身體內處累積至無法負荷的情形下,病就出現了。皮膚擁有最大的排毒表面積,長期慢性病患(癌症病人)鮮少有發燒且不易流汗,故皮膚排毒不良,而且長期慢性病患的泌尿與大腸排便功能皆不佳,故皮膚排毒是首要。排毒也有助副交感與交感神經的平衡。

重生強調找尋生命的意義。很多人在修行,但是修行只限於修練時間,非修練時間則無法保持修行的心態。真正的修行是時時刻刻保持修行的心態。袪除心理創傷、拋棄既有的情緒反應、改變頑固的思想與態度,皆對身体病變的長久改善有關。找回生命的活力與意義讓我們像鳳凰浴火重生。

廿一世紀養生智慧是結合古人的醫學智慧與現代科學新知與技術,來發展一套簡易但強而有效的養生方法與哲理。正確的滋養讓我們有遠超越營養與食療的療效,徹底的排毒讓我們享受身心靈上的全方位洗滌,找回生命的活力與意義讓我們獲得重生。最後,我要強調牙齒與手、足一樣反射全身的健康,所以口腔衛生的重視不僅可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健康,也讓我們得以真正整合嘴巴和全身健康。但是從性命雙修或能量的觀點,言行一致更與無形的口腔衛生有其必要性。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吃麵包比較不健康?

Q:吃麵包會胃腸不舒服嗎?
A:這是因為製作麵包時,添加過多的改良劑。改良劑又叫做益麵劑,可以縮短發酵時間,讓麵包店的效率提高。沒有充分發酵的麵包,吃了容易脹氣,胃腸會感到不舒服。除了改良劑之外,製作發酵類的麵粉製品還會加入乳化劑、膨鬆劑和香料,這些添加劑過量的話,也有可能引起不適。
經過發酵的食物,例如麵包和饅頭比較容易引起脹氣不舒服,同樣是麵粉製成的麵條不經過發酵,就比較少聽人抱怨吃過後會脹氣,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添加劑導致發酵過程不完全所致。

Q:吃麵包會引起過敏嗎?
A:確實有些人會對麵包中的蛋白質過敏,也有人說是對麵麩過敏,因為麵麩就是一種蛋白質。製作麵包過程中放入的改良劑、乳化劑、膨鬆劑和人工香料,當然也是造成過敏的原因之一。
除了部分對麵麩過敏的人之外,大部分吃了麵包會容易咳嗽,感覺喉嚨痰很多,是因為麵包裡添加了不好的油脂引起的。白油、酥油、氫化過的植物油等,都會引起痰多有黏液的感覺。

Q:吃麵包會長痘痘嗎?
A: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曾經發表研究結論說:「吃太多精製麵包,可能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長痘痘!」研究報告中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會引起體內一連串的反應,造成青春痘增生。
高糖、高油的精緻麵包是由磨碾得很細的麵粉製成,精製的澱粉雖然很容易消化,卻擾亂了榖類的蛋白質結構。澱粉類成分水解得愈細,進入體內變成小分子的單醣類就愈好吸收,血糖自然會升高,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男性荷爾蒙等,結果就會是滿臉痘花。
這個理論雖然沒有受到科學界全面的呼應,但是高度精緻的麵食,對身體的反面影響,卻是大家的共識。麵包是西方人的主食,然而高度精緻的麵包,卻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產品,可見長痘痘的原兇並不是麵包,而是在製作麵包過程中的過度細緻和添加物在作祟。

來源:http://i-nature.uho.com.tw/rumorpro/12/8.html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找出你不該吃的食物

*警告「飲食排除法」是指將飲食項目減少到只有2或3種食物,再逐漸重新引入其他食物,應該在專業督導下才可進行。

從食物中徹底排除某種食物,是檢查該種食物是否會威脅健康的唯一可靠方法。一次只選擇一種食物,徹底從你的飲食中排除(包括含有該種食物的所有製品),為期2-3周。這段時間應該足以看出該種食物是否要避開。

永遠以替代食物來補充類似的營養素。以乳製品來說,乳製品可以提供身體比重很大的鈣質、鋅和維生素B2。如果你不該吃乳製品,可以從豆腐、杏仁、罐裝的帶骨沙丁魚和綠葉蔬菜中攝取鈣質;可以從甲殼類、瘦肉或南瓜子中攝取鋅;可以從肝臟、小麥胚芽、杏仁或南瓜子中攝取維生素B2。

雖然有些食物添加物會讓某些人引起不良反應,但不良反應最可能來自每天從食物中所攝取到的營養素。一般認為比較可能引發身體不良反應的食物,包括牛奶、蛋、小麥、魚、甲殼類、大豆、花生和其他堅果、豬肉、經過嫩化處理的肉類、巧克力、咖啡、茶以及柑橘類水果。

上述清單也包括了幾種用在斷奶的食品,如果嬰兒年紀太小還不能妥善消化食物時就餵食固體食物或牛奶,也被認為是發展一些不良反應的原因。˙與不良反應有關的幾種常見食物添加物,包括合成色素、苯甲酸類、亞硫酸鹽、沒食子酸丙脂防腐劑和麩胺酸鹽增味劑。

對某種食物的不耐症可能只是一個過度的健康狀況:如果你對某種食物產生不良反應,可能不會終生都如此(堅果類和花生除外)。因此值得在6個月或一年後,再進行一次飲食排除法。

來源:http://i-nature.uho.com.tw/avoidpro/11/19.html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過敏原也算是一種毒素

有些過敏原是一接觸到我們的皮膚或黏膜,就會引發過敏,如前述的肥大細胞的反應。但是,有一些過敏原,是被我們吃進肚子裡或是吸進肺部裡,然後進入體內,隨著血液循環被送到身體各處。在這裡,我要提出比較特別的概念。不管是過敏原或是有毒的化學物質,只要不適合身體的東西,被吃進、吸進、滲進體內,我就把它看成「毒素」。這是廣義的毒素,不是單指戴奧辛或農藥之類的毒素,所以,在我眼中,過敏原也算是毒素了!

總而言之,外界的「毒物」進入體內,跟著血液循環,從身體的大動脈、小動脈,一直送到微血管裡面。如果我們的新陳代謝不夠快(例如寒冷、不運動、少喝水),或是一下子太多毒素進入體內,這些毒素就會「卡」在微血管的末梢,也就是微血管最豐富的表皮(外皮膚)和黏膜(內皮膚)上。

一旦有異物「卡」在這些微血管裡面,免疫系統當然要想辦法將它們排出來,但是,要怎麼排呢?身體唯一的方法,就是派白血球來清理,此時,從外表看起來,就是「發炎」了!當免疫大軍到達現場來清理時,會產生許多身體的不舒服反應,例如發癢、紅腫、流汁、流膿……等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炎反應。

舉例來說,如果這個發炎的反應發生在鼻黏膜,我們的鼻黏膜就會開始發癢、腫脹、發紅、分泌黏液,這就是肥大細胞分泌的組織胺所造成的,這個人就會一直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如果這個發炎反應發生在皮膚,我們可能就會看到皮膚搔癢、長疹子、起水泡、流汁等,醫生可能會診斷為蕁麻疹、濕疹、牛皮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皮膚過敏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即使長疹子、流膿、流汁,也不過是身體在「排」過敏原的過程罷了!排乾淨,過敏也就消退了!如果避免吃進、吸進過敏原或毒素,則會加速身體排乾淨,過敏症狀就會加速消失!

來源: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1/2/250.html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飲啦!優酪乳裡益菌多?

乳酸菌對腸道健康嗎?
增進腸道的健康,可以透過吃益活菌,來增加腸內的益菌;也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使腸子成為益菌良好的繁殖環境。可以藉由優酪乳中的乳酸菌來增加益菌,幫助腸道健康。但我們平常已經攝取很多蛋白質,例如肉、蛋、魚等,造成多餘的蛋白質累積,而透過優酪乳來補充益菌,也可能因此增加身體消化蛋白質的負擔。

飲啦!優酪乳裡益菌多?
有好長一段時間大家對乳酸菌的喜好度很高,也都很推崇乳酸菌的功效,常常聽到很多人在討論有沒有吃乳酸菌?有沒有吃ABC三益菌?甚至,有的人會跳出來說:「喔!這不夠!現在有七益菌、八益菌……」更有人說:「其實XX菌比較好,還能夠抗過敏」……大家總是熱烈討論到底要選擇哪一種菌?應該怎麼吃?沒想到,之後居然有一位日本醫師說:「經常食用優酪乳的人腸相未必較佳……還有可能使腸相逐漸惡化……」這下子又很多人跑來問我:「真的那麼糟嗎?那我每天都喝優酪乳怎麼辦?」……

喝不喝優酪乳沒關係!
曾經有很多人,因為沒有補充乳酸菌或優酪乳而不安,現在又有很多人,為了補充乳酸菌或優酪乳而擔憂!其實,無論什麼食物或保健產品,正反兩面的聲音都常常出現,重點還是民眾要能多留意營養相關的知識,就不會無所適從。因此,我們應該先了解腸道裡的細菌到底是怎麼生長?再來想辦法要如何讓腸道的好菌長得更好!這樣也不會盲目地跟從流行,食用一堆沒必要的保健食品。

透視腸內的益菌與壞菌
一般來說,成人的大腸約有150公分,裡面的菌種大約有400種,總數量更高達1000億個;這些細菌有大致可略分為益菌和壞菌,二者的功能整理如下:

【益菌對身體的作用】1.對抗進入身體的病原菌:如果不小心吃進去一些不好的菌,除了胃酸可以先行殺菌外,我們腸道這些有益菌可以擔任起保衛的工作,對抗這些病原菌。
2.合成維生素:我們身體凝血所需要的維生素K,有10%是來自於腸道細菌的合成。
3.製造短鏈脂肪酸這些益菌會製造一些有機酸如醋酸、鉻酸等,除了可以提供腸細胞本身生長的能量,也能刺激腸道蠕動。
4.活化植化素:有一些存在植物中的植化素如木酚素(lignan),腸道的益菌會把它轉化成類似植物雌激素的物質,能發揮雌激素的調節特性。

【有害菌的負面作用】
1.毒化一些化學物質:有些藥物或化合物已被肝臟解毒,但是到了腸道又常被腸道壞菌毒化再吸收進身體。
2.製造毒素:有一些未消化、未吸收完的蛋白質,腸道的細菌會把它轉成有毒物質,所以,蛋白質不要吃太多,夠身體利用就好。
因此,我們絕對要想辦法讓腸道的益菌變多,讓壞菌變少,這樣身體會比較健康;其實要讓身體的益菌變多的方式,並不是只有靠喝優酪乳可以辦到。以下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讓腸道好菌長得很強壯,我們可以大致分外源性的補充及內源性的增生。

增強腸內益菌的方法
‧外源性的增生方式
 我們可以藉由外在有益菌的補充來增加腸道的好菌,我們稱這些由外面補充進身體的叫「益生菌 (probiotics)」,世界衛生組織有幫這個益生菌下一個定義:「活的微生物,用量充足時,對宿主可以產生健康效益」但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謂的益生菌是指「活的」菌,我們要補充活菌才算有效;所以,我們所選的菌,必須要通過胃酸、膽汁的考驗,在腸道還能存活才算是活菌。目前益生菌常存在於一些食品如優酪乳、味增、泡菜等,一些保健食品也常以膠囊、錠劑或粉狀的方式提供益生菌。

‧內源性的增生方式
有些人因痛風或是不喜歡優酪乳的味道,無法額外補充乳酸菌,這時也不用太緊張,我反而覺得用「內源性增生」的方式更好、更自然。

方法就是,我們給腸道好菌一些食物,讓原本在我們腸道中的好菌,自然地在腸道中繁殖生長。這些腸道好菌所需要的食物,我們稱做「益生素(prebiotics)」,更精確的定義是「食物中無法消化的成分,能選擇性促進一種或數種結腸中的細菌生長,進而對宿主產生保健功效」最常見的益生素是「寡糖」,而寡醣多存在一些天然豆類、蔬菜類如洋蔥、大蒜、牛蒡等,目前也有用一些食品科技的方式,製造出一些寡醣做為替代醣類或是保健食品,如果寡糖、異麥芽寡醣、半乳寡醣、木寡醣等。

至於,「乳酸菌對腸道健康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只是我們不一定要靠喝優酪乳來增加益菌;如果我們平常已經吃了很多蛋白質的食物如肉、蛋、魚等,再靠喝優酪乳來補充益菌,反而會增加身體蛋白質的負擔。因此,要有健康的腸相,除了想辦法要讓腸中的益菌變多以外,一定要記住要多吃蔬果,蔬果有很多膳食纖維,還有更多植化素 (phytochemicals),都是促進身體健康的寶藏,如果只想靠喝優酪乳來保持腸道健康,很有可能會使腸相更糟糕。

來源: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2/6/234.html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濕口罩」DIY,遠離感冒改善過敏症

「濕口罩」的原理
「濕口罩」這個想法的原點就是濕潤上呼吸道。平常正確的呼吸方式是用鼻子呼吸,只要用鼻子呼吸,鼻孔中的纖毛,會掃掉空氣中的髒東西,同時鼻腔內的空氣會加濕之後才送進肺裡,因此,只要用鼻子呼吸就可以讓上呼吸道保持濕潤。
使用「濕口罩」的目的就是要防止用嘴巴呼吸,讓大家自然地改用鼻子呼吸。只要把紗布口罩弄濕之後戴著睡覺,高濃度的水蒸氣就會持續被吸入上呼吸道,從而保持上呼吸道的濕潤,幫助你加強免疫力,「濕口罩健康法」就是這麼簡單、安全又有效!

製作方式
濕口罩在使用了一個晚上之後,隔天早上洗臉的時候要順便用肥皂清洗一下。依照季節不同,有時候口罩會曬不乾,因此需要預先準備二、三個口罩交替使用。
反正都要弄濕,半乾難道不能用嗎?這種想法可要不得!因為潮濕會讓黴菌和細菌繁殖,要是戴著沾滿細菌的口罩睡覺,才真的會生病呢!

使用「濕口罩」的小撇步
●在睡眠中有時會不自覺地把口罩脫掉,所以請不要讓口罩太靠近鼻子,並注意要將口罩折向外側,以利於用鼻子呼吸。不過即使偶爾把口罩脫掉了也不用太在意,只要輕鬆地持續做下去就可以了。
●因為鼻塞導致用鼻子呼吸困難而想用嘴巴呼吸的時候,可以把濕口罩拉到下嘴唇上方,讓嘴巴也能吸進空氣,這樣濕口罩還是可以濕潤喉嚨的。
●擔心口罩在半夜變乾,可以在枕頭旁邊放置一杯水,如果醒過來的話,就再把口罩沾濕即可。
●萬一口罩在睡眠中脫落的話,枕頭和床單也會濕掉,所以可以在枕頭的周圍先鋪上毛巾。
●「濕口罩健康法」是希望能夠提升大家的健康,並節約醫療花費、減少過度使用藥物所想出來的。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費工夫,不過請不要忘記,任何事情都是「不努力就沒有成效」的,持續下去最重要!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中醫體質的簡易判定法

■望、聞、問、切四口訣
中醫師臨床判定體質的方法以望、聞、問、切四步驟依序觀察。首先會看病人的氣色、舌象以及身材胖瘦,徐慧茵醫師提醒:「我們通常會要求看診的病人素顏前來,這樣才有助於精確觀察氣色。」

所謂的聞,可以是氣味或聲音。有的人一張開口就有口臭,甚至散發出一股熱氣,就代表該人屬於熱性體質。中醫師也會透過詢問生活起居、飲食喜好,以及大小便的頻率,了解體質哪一部份較虛。最後再經由把脈,確認初步診病的結果,一般來說,不同體質與病症皆有其特殊的脈象。

■體質養生因人而異
徐慧茵醫師說:「不悲、不亢、不寒、不熱、不虛,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從體質可觀察出每個人身體有不同的病徵體現。中醫理論及臨床觀察體質共分為九大類型:平和體質、氣鬱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過敏體質。

平和體質為最理想的體質,也是人體質不受任何因素影響的最初始狀態,只要順應四時養生就能身、心兩健。當心理影響生理,感到胸悶、氣短,經絡就會不通,形成情緒問題繁多的氣鬱體質。

血液循環不良、臉色看來黯沉有瘀點,屬於血瘀體質;尤以女性居多,容易痛經、引發婦女病相關問題。一般認為,血瘀體質的形成與氣滯有密切關係。所謂的「氣」,泛指五臟六腑之氣,一旦經絡阻塞、氣血不足,就容易耗損元氣導致氣虛體質。
很多人常把氣虛和陽虛混淆,其實兩者截然不同。「陽」包含脾陽、陽、心陽,為先天陽氣。這類的人又叫「怕冷一族」,冬天怕冷、夏天怕冷氣,而且還容易精神不振、缺乏活力與紅潤氣色。

痰濕體質與濕熱體質都是一看就知道的類型。多數痰濕體質者外型肥胖或易胖,油光滿面、雙眼浮腫、容易出汗,甚至還有三高疾病的問題。因為體態臃腫,所以容易有怠倦、無力的病狀。濕熱體質者經常滿臉油光和爛痘,體內則像一爐悶鍋,氣結不通順、大小便不暢行,嘴巴常感覺有苦苦的味道。

陰虛體質是目前最多人擁有的體質,通常是愛吃易上火食物或熬夜不睡覺的人,也好發於更年期婦女。陰虛指人體「津液」不足,一旦吃錯東西就容易上火,早上睡醒常有口乾舌燥的傾向,也因如此,近來許多人流行吃燕窩養生,就是因燕窩能滋陰解燥。除此之外,由於台灣氣候變化大,後天較多,過敏體質者亦不在少數,必須長時間耐心治療,才能緩解此慢性發炎的狀況。

■中醫講究「上工治未病」
徐慧茵醫師強調:「會把體質拉出來特別解說,就是為了上工治未病,營造理想的平和體質。」現代人大多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很多身體上的小毛病常常沒有嚴重到需要用藥,卻又無法刻意忽略、或西醫難以確切診斷出身體不適的原因……。這些都可透過中醫體質調養及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來獲得改善。

(口述/徐慧茵醫師,採訪撰文/鍾苡紅)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呼吸系統的隱形殺手

你可能會說如果都不出門只待在室內,那空氣污染應該比較少吧!其實不然。看看我們居住的室內空間裡,那些裝潢塗料、冷氣機冷煤、豢養寵物的毛、地毯、窗簾的棉絮、二手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的一些化妝品、髮型造型劑、指甲造型噴劑等等,實際上都是很普遍的空氣污染物質,而這些污染物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甚至比戶外空氣還可怕。

現代建築大多為密閉式結構,裝修所用的壁紙、油漆、黏著劑等揮發出來的甲醛甲苯等有害氣體,還有不斷濫用洗潔精、殺蟲劑、香水等化學毒物飄散在室內空氣中;如果再加上來自吸菸的尼古丁、廚房的油煙和燃燒不完全的一氧化碳,這些無可避免的室內污染原會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長期地吸入,導致一些呼吸系統的障礙,甚至對免疫系統有不良影響。

根據美國環保署(EPA)公布的資料指出,室內空氣中的有毒化學物質是室外的二~五倍,所以在美國室內空氣品質被EPA列為五大環境健康危害之一。空氣污染引發最普遍的健康問題就是過敏反應,許多人會出現打噴嚏、慢性咳嗽及氣喘發作等症狀,之後則是慢性疲勞症候群,而且產生的煩人症狀反覆出現,卻找不到原因。

相對成人而言,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對於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更是特別重要,尤其是兒童身體正在成長中,呼吸量佔體重的比例較成年人高,因此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

人類的食物都需要清洗、煮熟,每天喝的水都需要過濾、煮沸,但是人每分鐘呼吸十二~十八次(每天約兩萬多次),卻忽略了最基本的空氣品質,因為空氣的取得太方便了,反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

用心維護室內空氣品質是現代人追求健康的重點,尤其家中有氣喘問題的幼童,最好即刻著手改善居家空氣品質,像是室內儘量不要吸菸、少用蚊香、油漆、香水、樟腦丸、殺蟲劑等有刺激氣味的物質。廚房使用抽油煙機,可減少油煙散漫,因為刺激性煙霧很容易刺激呼吸道,增加呼吸道的敏感度。

室內不要養狗、貓、鳥類等寵物,動物皮屑、排泄或分泌物很容易引起過敏。蟑螂在台灣也是重要過敏原之一,因此要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使蟑螂沒有生存空間。另外,針對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塵蟎和黴菌,除了家中被單及衣物要勤清洗外,室內若能同時採用除濕機、冷暖氣機及空氣濾淨裝置等設備,來保持空氣潔淨及溫度(約攝氏二十四~二十八度)、濕度(約五○~六五%)之穩定,可以有效減少塵蟎和黴菌的孳生,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為了地球永續生存及人類健康,當務之急應立即停止對森林的不斷砍伐並加速造林。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更積極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例如定期接受汽機車廢氣排放檢驗、多運用較環保的交通工具等。享受健康生活,利用休假日多走向大自然,去享受自然的空氣,或是做森林浴,讓身心重新洗滌運作。

文章出處:i-Nature 編輯部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你的嘴巴好毒! 養生術「從口做起」

口腔美容不再是明星藝人的專利,據調查發現,牙頜畸形的發生率高達91.20%,顯見需要做牙齒矯正的人很多,不過美國肯塔基大學毒理學哲學博士陳立川指出,一般用來補牙的銀粉,恐有造成腦神經病變的可能,因此牙齒保健很重要,如需要應找專業牙醫師做適當整治,再配合飲食,協助體內代謝排除毒素。

陳立川佐證解釋,德國不孕中心的研究調查就證實,當不孕症婦女排出身體的「汞」毒素,即能自然受孕、生產。銀粉內含的汞不僅是醫學界公認的腎毒,還會壓抑免疫系統,導致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此外,根管治療的牙齒更應留意,避免引發感染性疾病、關節炎、心血管疾病與眼疾等。

也因此陳立川認為,「養生」要從嘴巴做起!平時口腔保健可以稀釋的bentonite漱口,有助重金屬毒素及水溶性毒素排出,或是使用芝麻子、葵花子、椰子油、綠茶等漱口,每周一至兩次,每次漱口10分鐘,再以清水漱口5至7次,能降低口臭發生機率、幫助口氣清新、提神活腦。

產生蛀牙的因素很多,陳立川提醒,多喝水能阻絕食物黏著牙上,抑制細菌孳生,且唾液也有殺菌與防蛀牙的功效。身體保健方面,陳立川建議,夏天少開冷氣,多流汗促使體內毒素排出,飲食儘量少吃奶、蛋、麵粉製品,由於這些食物是慢性食物過敏原的前三名。

文章出處:優活健康網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對抗醫學」VS.「另類醫學」VS.「代謝型態」

「對抗醫學」和「另類醫學」的醫師彼此對立由來已久。另類醫學界普遍認為對抗醫學的方法粗糙、危險,且效果不彰;而對抗醫學界則認為,施行另類療法的醫師沒有聚焦、欠缺訓練且不科學。

一八○○年代,在藥物和突破性手術技術出現之前,「對抗醫學」醫師主要仰賴放血和使用水銀這類有毒物質治病,而今它轉移「戰場」,認為疾病的成因是自外於人體,可以用正確的治療「武器」將它瞄準、摧毀。至於草藥醫師、順勢療法醫師、脊骨神經醫師和其他另類療法醫師行醫時,則保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設計能支持「人體與生俱來的自我調節功能與自癒力」的療法。他們認為,人的疾病成因複雜、涉及眾多因素,亦即健康失調可以歸咎於諸多因素。

無論是在重大議題或是所有想像得到的面向,「對抗醫學」和「另類醫學」都看似背道而馳。但實際上,現今有不少另類療法醫生是以對抗醫學治療病患的,因為他們:
‧仍停留在治療「症狀」。
‧開立標準化的療方。
如果你因失眠而求助傳統醫師,他可能會開給你抗憂鬱藥或巴必妥酸鹽(barbiturate,具有安眠及鎮定作用)。但如果你去找另類醫學醫師,你很可能會得到類似「待遇」,只不過這回領到的可能是鎂或維他命B6。

另類醫學的方法不過是用天然療方取代藥物,給的是維他命而非藥丸,但同樣都在治療「症狀」。
這種「藥物取代」現象常見於另類療法的相關書籍中,它們列出各式各樣的疾病,像是過敏關節炎、支氣管炎、感冒、糖尿病、流行性感冒、腸躁症等,援引各種自然療法供讀者在發現特定疾病或症狀時使用。

但不論採用何種標準化療法來治療症狀,都無法有效解決慢性疾病。
多數藥物藉著與細胞受體結合、產生化學作用,來抑制體內的某些化學反應以壓抑症狀,但這些藥物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常比原本預期的多,因而引發不必要的副作用。更別說藥物原本就不是設計來「促進身體的自然痊癒反應」的了。

然而,維他命和草藥這類自然療法,則能支持身體的器官與腺體,強化身體本身的自然調節與再生過程。自然療法具生物相容性,意即身體可以辨識、分解,並有效利用它們。因為它們不是外來物,所以肝臟和其它排毒器官毋須費事將它們清出體外。但現今自然療法的運用有個主要問題:
一如傳統醫學,另類醫學缺乏有效分析及解決使人體生化失調(此為慢性病潛在因素)的技術。

這就是莎拉這類病患試過一個又一個療法的原因,也是長久以來無數慢性病人的處境。許多另類療法醫師和病患一樣挫折,他們想找到人們慢性失調的根源,卻不知從何著手;他們想將身體視為「整體」來處理,卻始終限於「對抗醫學」的窠臼。

慢性病的共通點是,它們都牽涉到基礎體內平衡控制機制的失調,而這些機制調節所有體內無時不在發生的生化反應。多數醫師正是欠缺處理這類問題必備的知識和工具。第二章提過,「代謝型態」提供醫師信得過的方法,用以評估和矯正人體調節機制的失調。
「代謝型態」不像傳統醫學或另類醫學,它具備處理疾病根源的獨特能力。

「體內平衡」能使有機體維持正常與健康,這種強大的生物智慧是與生俱來的,它會不斷維持生命系統代謝作用的完善,重建生物體在生理與化學上的平衡。人體各層級會透過生化反應的精準安排,維持體內平衡。身體能維持正常的血糖值、體溫或心跳,全拜體內平衡在系統層次運作之賜;細胞能有效率地穿透細胞膜,運送食物、氧氣和廢物,則是體內平衡在細胞層次作用之故。

文章出處:i-Nature 編輯部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氣喘,不一定要喘

我的小孩有氣喘嗎?
許多家長因為小孩咳嗽咳不停甚至長達數月而帶到門診就醫。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已經吃了不少咳嗽糖漿或感冒藥水,但咳嗽症狀仍未見改善。醫生往往會說明:「你的小孩氣管比較弱」,「你的小孩體質較敏感」,所以才會咳得那麼久,家長可能似懂非懂的接受這樣的解釋,然而「氣管比較弱」是個平易近人的說法,卻不是一個科學的解釋。「氣管敏感」只是代表一種狀態,也非疾病的診斷。但是如果醫生說:「你的小孩是氣喘」,家長往往不能接受這樣直接的陳述。一方面,因為小朋友從沒有喘過啊!怎麼可能是氣喘呢?認為只是感冒不容易好罷了;另一方面傳統觀念告訴我們,氣喘是不能根治的,萬一得到了,便需要終身依賴藥物治療,潛意識便否認小孩是「氣喘」,也就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如此才會讓小孩吃更多更久的藥。

氣喘不一定要喘
一般的對氣喘的刻板印象,就是突然覺得呼吸困難,趕快從口袋中拿出吸藥,一吸就好了。這往往是電視電影上較誇張的表演手法,當然真的氣喘急性發作時,使用擴張劑是可很快改善症狀,但現實生活中氣喘症狀不全然是如此表現。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反覆的咳嗽,嚴重時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吸不到空氣的感覺。但「氣喘」並不需要臨床上出現「喘」的症狀或聽到「喘鳴」的呼吸聲才能稱之。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反而是慢性咳嗽,換言之便是家長描述的「怎麼咳都不會好?」,「看了好多醫生,吃了好多感冒藥,怎麼還會咳嗽?」,或「白天都還好,睡前或一大早起床前便咳嗽」。事實上只要反覆咳嗽三個星期以上未見改善,且早晚咳嗽較明顯,活動後會較明顯咳嗽,便要考慮氣喘的可能。

因氣管慢性發炎而使分泌物增加,這時咳嗽也會有痰的聲音。所以咳嗽有痰並非感冒或肺炎才特有的表現,氣喘引起的咳嗽也會有痰音的。一旦確診是氣喘,即便是完全無症狀時,也不能說小孩沒有「氣喘」了,氣喘這個疾病還是存在的,只是被控制了,還是要繼續保養氣管,才不會又咳嗽不停了。

氣喘的診斷
診斷氣喘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目前並沒有單一或準確的檢查來確診氣喘,對於年紀小的兒童更是不容易診斷。醫師要診斷病人是否有氣喘主要是依詳細的病史,也就是症狀的表現及變化,有無合併其他過敏的疾病,並參考家族過敏史等來下診斷。過敏原檢測,胸部X光,或肺功能等檢查只是來輔助診斷或排除其他疾病,並不是確診氣喘的絕對必要檢查。

避免誘發氣喘的原因
有許多因素會誘發氣喘的症狀:包括過敏原及一些非過敏的刺激物,大部分的誘發因素都是可預防的。氣喘平時是不會有任何症狀的,但不代表小朋友的氣喘已經痊癒了,一旦接觸到過敏原便可能會誘發氣喘的發作,所以除了藥物的保養控制外,避免過敏原及刺激物也是治療氣喘重要的一環,例如小朋友睡覺前打枕頭仗,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可能便因此而噴嚏連連,甚至咳嗽,因為寢具中的塵螨會因此而飛揚,吸入氣管中,便可能會誘發氣喘。

在台灣的環境中,最常聽到的與檢測到的便是塵螨過敏。因此生活上應儘量減少塵螨的存在便是減少氣喘被誘發的機會。塵螨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若我們將室內濕度控制在相對濕度50-60%之間便可降低塵螨存活的機會。其實濕度的變化本身便可能會改變呼吸道的敏感度而誘發氣喘。所以除濕是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至於空氣清淨機雖然被強調具多功能殺菌、除螨,除臭等,然而塵螨平時只會待在地板上或床墊內,並不會在空氣中飛揚,此時空氣清淨機並不能發揮其除螨功能,除非家中大掃除時塵螨飛揚才能發揮功能,不過對於過濾二手菸或空氣中的異味或許有幫助。

有些衛教資訊要家長用55-60℃的熱水浸泡洗滌床單等易藏有塵螨的物品,然而日常生活中要燒開水控制溫度來洗衣服並不容易。替代的方式則可將衣物床單曝曬在太陽下,來達到除螨的目的。當然在都巿公寓大樓中要能有空間曬衣服也不是很方便,利用烘乾機至少烘乾20分鐘也是一種替代的除螨方式。

在兒童最常見引起氣喘發作的並非塵螨,反而是病毒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感冒。兒童氣喘大約八成是因為感冒而誘發,小朋友去學校或幼稚園的團體生活中鮮少不被傳染感冒的,對於已是氣喘的兒童,萬一咳嗽、發燒了,家長不需要絕對分清楚這次是感冒的咳嗽,還是氣喘的咳嗽,反而要注意會不會因感冒來誘發氣喘。要預防發作最重要的是平日保養藥物了。

當家長認真面對氣喘時,很自然的會想到什麼不能吃?或要吃什麼才能改善體質。當然也不希望因為過敏而營養失衡。雖然小朋友在未治療前可能時常看病吃藥,這並不代表小朋友的體質差,只是未接受適當且正確的治療而已,所以飲食上並無特別限制,並不需要買昂貴的保健食品。以前流行的蜂膠,目前流行的益生菌都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對氣喘有治療或預防的效果。西方醫學訛究的是證據醫學,而有效與否需要科學證據來佐證才可,決不能隨便用「顧氣管」或提升免疫力等廣告用語來誇大功效。

氣喘並不可怕,只怕錯誤的觀念以至於延誤了或斷續的治療,根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17歲以下的氣喘的族群在便佔了38%,而醫療的花費更達20億元以上。以家長的立場可能花再多的錢也不足惜,只要小孩不再常咳嗽吃藥。而這樣的結果是可以達到的,但需與專科醫師密切配合,遵從醫囑,氣管絕對可以控制的很好。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藉由肌膚了解腸子的年齡

病人初診時,我觀察病人的臉就可以知道他的腸相好或不好。因為,根據我的經驗,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的人腸相也不佳。實際上,腸相與人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相好的人腸相也佳,反之,腸相不佳的人臉色也不好。先請大家不要誤會,這裡所說的「人相」,非指人品的好壞,而是指皮膚的狀態、臉色、表情、眼睛的光輝等。很多人隨著年紀增長,肉體也逐漸衰老,因此常認為看起來衰老乃是無可奈何的事。

不過,何種程度的衰老是在「無可奈何」的範圍之內呢?確實,肉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不論看起來多麼年輕,過了七十歲也不可能像二十歲。不過有人看起來可年輕一、二十歲,相對的,也有人看起來老了一、二十歲。

我們認為一個人「是否與實際年齡相當」的感覺未必準確,因為這是需要與周遭的人相比,並依靠經驗來判斷的曖昧感覺。而且,並沒有一個基準可供衡量是否與實際年齡相當。或許看起來五十幾歲的樣子,其實是一個人七十歲時應有的形態。

那麼,「看起來年輕的人」與「看起來衰老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看到一個人,判斷他是否年輕的最大關鍵就是「皮膚」。因為,皮膚緊繃、滑潤是年輕的象徵,希望永遠年輕的女性最介意的也是黑斑、皺紋、鬆弛等皮膚的衰老。

腸相與人相有密切關係的原因也在於此。腸相惡化時,外觀能看到的部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皮膚」。我想女性們都知道,如果長時間持續便秘,會引起青春痘、皮膚粗糙等皮膚的問題。腸子是消化與吸收食物的器官。腸子如果健康,身體所需的營養可以充分吸收,食物的殘渣和腸內產生的毒素都可隨著糞便排出。但是便秘時,這些毒素無法完全排出。於是,積在腸內的毒素為了找尋出口而從腸壁流入血管,並經由血管送至全身。最後雖然會從皮膚的汗腺排出體外,但在此同時也會傷害皮膚。這就是便秘引起各種皮膚問題的原因。

換言之,便秘引起的皮膚問題,原因出自於積在腸內的毒素。這種便秘與皮膚粗糙的關係,說明了腸子與皮膚之間的密切關係。食物是很多過敏性皮膚炎的過敏原,已知提高腸子的免疫機能可以治好皮膚炎。腸子有問題的人,皮膚必然有某些症狀。同樣的,皮膚問題並非外在因素引起的人,腸子也可能有某些問題。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的人,顯示腸子也比實際年齡衰退。

百歲以上人瑞的腸相如何?腸子若比實際年齡衰老,壽命也會縮短。提到腸相的好壞與壽命有密切關連時,或許有人認為腸相必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惡化,最後變硬而逐漸走向死亡。但事實並非如此。當然也有人因腸相惡化、罹患疾病而死亡,這些人的腸相絕對不佳。但是,能安享天壽,最後因衰老而死亡的人,很多人腸相意外的美麗。

我曾檢查過很多高齡者的胃腸,腸相不佳的人壽命大多以八十五歲為限,最高亦不過九十歲。卻沒見過腸相不佳,壽命還能超過百歲的人。我檢查過的胃腸最高齡為一百零五歲,這名病人的腸子柔軟而美麗。腸相不佳的人幾乎活不過九十歲,我認為這是個很有趣的資料。因為這顯示了腸相不佳者的壽命極限。

現在的醫學認為人類壽命的極限大約為一百二十歲左右。整體而言,百歲以上的人瑞腸子都很美麗。換言之,他們因為腸子美好,所以能夠長壽。前著《不生病的生活˙實踐篇》中曾提到為什麼有老菸槍能夠活到九十歲。書中敘述:「一般認為九十歲已算長壽,但如果這個人不吸菸,一定能活得更久。」長期持續某一種有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生活習慣,他的壽命或許就以此為極限。

但請不要誤以為能活到九十歲已經足夠,就飲酒、吸菸或毫無節制的吃自己愛吃的食物。不論飲食或生活習慣,即使完全相同,但身體受到的傷害卻因人而異。例如,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的發病,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和病人的飲食經歷,我確信與乳製品,特別是牛奶的攝取過量有關,但是還無法肯定到底攝取多少的量才會發病。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承受度有相當大的差異。

就如同吸菸的人不會全部罹患肺癌一般,有人每週只喝一、兩杯牛奶就發病,也有人每天喝一公升卻安然無恙。可知個人的差異有多大。 雖然有個人的差異,但是如果長時間持續容易消耗酵素的飲食或生活習慣,還是無法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即使是年輕人,若養成對腸子造成負擔的飲食習慣或會消耗酵素的生活習慣,仍會加速腸子的老化。實際年齡僅三十歲的人,腸子的年齡有可能高達七十歲以上。

只是年輕時奇妙酵素(可稱為酵素的原型)的恢復能力較高,比較不會出現肉眼可見的老化現象而已。但過了中年之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產量降低,不但腸子的老化加速,而且老化現象會很快的擴至全身。若要避免發生這種現象,平時注意保持腸子的健康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如何有效預防過敏?

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最好的預防過敏方式是促進自律神經達到平衡狀態。顧名思義,自律神經就是運作方式非常規律的神經系統,如能順應其運作就比較容易保持健康,違反此一規律則易生病。例如人類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都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科技文明帶給我們許多方便,也改變了我們的起居作息模式,影響身體的節奏與平衡,因而破壞了自律神經的穩定度。

人會過敏與自律神經失調,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二者不平衡有關;例如鼻子是否過敏的關鍵在副交感神經,必須設法調整其活潑度,盡量與交感神經保持平衡,就可以減少鼻子過敏的發作機率。而最簡單的調整、導正方式就是提早就寢;一般建議小學以下(十二歲以下)的小孩,最好在晚上八至九點就要入睡,國中生則不要超過十一點,早點睡、睡眠充足者神經比較穩定;而且睡眠充足者比較不容易過敏。

通常小孩愈晚睡、睡得不好,醒來之後愛玩不睡覺,過敏的情況會愈兇,假使早睡,一夜安睡到天明,過敏都不會太嚴重或不過敏,所以有過敏的小孩應該早睡覺,這點確實有明顯的幫助。若是小孩因為過敏、中耳炎、鼻塞不通,晚上睡不著起來玩,是因為二者是互為因果關係。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小孩的過敏體質,同樣在一個環境,原住民對於當地環境的過敏比較少,外來移民者因為不適應當地的基因,就像動物換個環境會水土不服一樣,這是基因不同的問題。

現代因交通四通八達,地球上的居民能夠到處遷徙、移民,由於身體不適應環境,因此過敏的機率愈來愈高,加上環境污染嚴重,又生活不規律,熬夜、勞累、壓力、聲光及電腦刺激,都會使自律神經不安增加過敏,所以要安定自律神經一定要早點就寢。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台灣溫暖潮濕 竟有1/2國人為頭皮屑所苦

根據網路媒體指出,一分由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尼爾森所執行之研究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1 /2的人為頭皮屑問題所擾,表示每2個人中就有1人有頭皮屑問題,比例非常高,因此國際去屑洗髮品牌特地來台打廣告,找來國際知名藝人、國內藝人站台、代言,產品標榜更持久的去屑效果。 因為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常讓許多民眾抱怨頭皮屑反覆出現,造成很大的困擾,而國際大廠去屑品牌,也則針對男女頭皮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去屑要領,像是女性常因染髮燙髮造成髮質的受損,除了去屑外,還要注意改善乾燥髮質,最好也選用低敏感成分的洗髮精,以免破壞頭皮、髮質,在男性方面,由於油脂分泌旺盛,頭皮較容易出油,也使得頭皮變得較脆弱,因此要注意強健脆弱的頭皮、髮質等。

根據台中林新醫院皮膚科曹克昌主任在衛教文章中指出,若是頭皮屑反覆發生、頭皮發癢的原因可能是「脂漏性膚炎」,顧名思義,就是指發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脂漏性區域,經常反覆發作的一種濕疹性皮膚炎,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18~40歲之成年人和老年人。
「脂漏性膚炎」的病因不明,根治不易,不過針對病症,選用適當的藥物予以治療,通常可很快改善症狀,減輕痛苦,再加上適當的頭皮護理,像是在使用抗屑洗髮精或一般洗髮精洗頭時,宜用溫水沖洗,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 絕對不可用力抓洗,以免抓傷頭皮造成發炎而惡化。

另外醫師也提醒,頭皮屑反覆發生、頭皮發癢,在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脂漏性膚炎」時,千萬不要自己隨便買成藥處理,最好就醫治療。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5733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男患異位性皮膚炎 影響性功能?

在台灣,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相當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之一,根據衛生署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約有200多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且幾乎以兒童與青少年佔大多數。而國內最近有一篇新研究發現,大多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男性由於血管發炎,可能會導致陰莖血流不順造成勃起不易,且也與服用類固醇藥物相關。

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可說相當普遍,但卻鮮少聽到會與男性性功能障礙畫上等號。根據國內近期最新的研究指出,針對2萬名男性的調查發現,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男性與一般男性相較之下,高出超過半成有勃起的障礙,研究文章指出可能與大多患者的皮膚、血管長時間發炎,造成陰莖血流不順有關;且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台東醫院的衛教資訊也提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服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是造成陽痿等性功能障礙的誘因之一。

而異位性皮膚炎的普遍症狀,包括紅腫發癢、皮膚敏感。仁愛醫院衛教文章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了注意飲食,如減量攝取蛋、牛奶、海鮮、花生,最好也盡量少吃調味品、色素等的人工食品之外,最好也多穿棉質衣物並選用敏感性肌膚專用的肥皂等,以避免加重病情。

此外,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黃裕文主任建議父母,若要減少小寶貝成為過敏兒的機率,媽媽從懷孕期就得開始注意飲食,如別吃太多易過敏的食物(蛋、海鮮等),以及最少要為寶寶哺乳4至6個月,且母乳亦能增強小朋有的免疫力,媽咪多多哺乳有益無害。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5566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花粉過敏症好難受!眼睛紅還出疹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陽明山花季已登場,美麗的花海讓人心情愉快,忘卻一切煩惱。但患有花粉症的人要注意了,小心過敏症狀的發作。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由風媒、蟲媒兩種方式來傳播。花粉直徑一般在30~50微米左右,它們在空氣中飄散時,極易被人吸進呼吸道內,有過敏體質的人吸入這些花粉後,會產生過敏反應,這就是花粉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丹青表示,花粉過敏症的主要表現在鼻子、眼睛、皮膚、與氣管。症狀為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眼睛紅腫、流眼淚,較嚴重者會有皮膚的紅疹搔癢、蕁麻疹。有些嚴重病患還會誘發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甚至過敏、全身虛脫、休克到威脅生命。

黃丹青說,有過敏體質與原本就患有過敏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的患者要提高警覺。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天氣冷肌膚乾燥 該如何保養?

肌膚的保養常隨著季節的不同有所變化,最近天氣冷颼颼,寒冷的天氣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甚至脫皮等情形,若屬於乾性肌膚者更應該做好肌膚的保養,以免因肌膚過於乾燥而引起乾癢,造成身體的不適,皮膚科醫師建議民眾,寒冷的天氣肌膚的保養要強調保濕的重要性,保養產品應具有合濕功能,洗澡時,不可洗太熱的水,洗完澡也要記得擦乳液,讓肌膚健康水噹噹!

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天氣冷時肌膚較乾燥,容易造成皮膚緊繃、粗糙、脫皮等現象,也由於太冷民眾會以高溫的水洗澡或是泡澡,容易將身體上的保護因子與角質去除,使得皮膚更加乾燥,會出現搔癢情形,因此,洗澡水的溫度不宜超過45度,洗完澡後應趁身體尚保有水份未乾時,為身體擦上保濕乳液,能將保濕鎖在肌膚裡。臉部的保養,不能以過熱的水洗臉並減少洗臉次數,避免臉部的水份與基本的油質喪失,造成皮膚更加的乾燥與粗糙,保養品也要換成較為滋潤或是保濕產品為主。

李俊諒醫師說,近來天氣濕冷,肌膚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會減少,空氣乾燥、寒冷,加速肌膚水份的流失,導致皮膚容易又油又乾,可能造成脂腺性皮膚炎及脫皮的現象。加上水份不足導致肌膚乾燥或脫皮產生細紋,而失去原來光澤與活力,加強補充水份是護膚重點。選對護膚產品外,還要喝水、適當的休息及適當的壓力調適,是護理肌膚的首則。敏感性肌膚者對於環境與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保養應選擇無香味、香精的產品為主。

除了保養品的選擇,去角質也是保養肌膚的一項,李俊諒醫師說,去角質是是為了將過厚的角質層去除,讓肌膚較易吸收保養品,使得肌膚變得明亮光滑,不過寒冷的天氣是不適合密集的去角質,去角質也因人而異,建議油性肌膚者可二個禮拜去一次角質;乾性的人則不適合,更要加強保濕。有了基礎的保養認知後,防曬工作一定要做好,如此才能讓你的肌膚水噹噹。

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5927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美公布含鉛口紅 多家知名品牌上榜

許多女生小時候都有偷塗媽媽口紅的故事,可看出口紅對於女人來說有一定的代表性,不過美國日前的一項調查卻發現口紅對人體的可能危害。根據美國消費者權利團體公布的檢驗結果顯示,市面上有多家知名品牌的口紅含鉛量都相當高,呼籲政府單位應該要求廠商重新做口紅成分的調配,不該讓含鉛口紅如此普遍。(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Jorge Barrios。)
對於全世界的女人來說,口紅是最不可或缺的化妝品,可以說是從女孩變成女人的代表品,不過近幾年口紅內的含鉛成份是否危害人體健康,一直是有很大的爭議性。美國消費者權利團體發起的「安全化妝品運動」,針對市面上販售400多支不同廠牌、型號的口紅做檢驗,發現成分中幾乎都含有鉛且含量最高達7.19ppm,已超出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對糖果的0.1ppm規定量。

美國消費者權利團體認為,政府針對食物都有規定嚴格的含鉛量,代表該化學物質對於人體有絕對的危險性,但對於女人每天都會塗抹在嘴巴上的口紅卻沒有嚴格規定,調查員Stacy Malkan呼籲政府應該盡快要有明文規範;對此美國FDA發言人Tamara Ward回應,目前沒發現含鉛量過高濃度的口紅,且經過測試也未發現會危害人體,表示民眾無須恐慌。

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鉛屬於一種神經毒物,不僅可能造成一般人有行為上、學型上等的障礙,倘若孕婦長期暴露在含鉛環境下,胎兒可能因為透過胎盤吸收,導致腦部發育不正常。另外,女生若有過期太久的化妝品最好避免再使用,倘若臉上有傷口不慎用到過期化妝品,很可能造成過敏的反應,嚴重甚至會有潰爛、蜂窩性組織炎等的情況發生。

多吃魚 讓大腦更年輕

日前有調查發現,台灣人最怕大腦老化,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指出,想要避免大腦老化,就要多吃魚油。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Zaldy Tan博士表示,魚油當中含有豐富的DHA,可以預防大腦萎縮,降低腦部的慢性發炎,防止老人癡呆症的發生。

主持這項研究的Zaldy Tan博士表示,研究人員招募了1575位平均年齡67歲的老人家,調查他們的飲食情況後,進行血液分析跟腦部斷層掃描,結果發現到血中DHA含量較少的老人家,腦部萎縮的程度較大;至於那些DHA含量較多的老人家,腦部較不容易萎縮老化。

Zaldy Tan博士指出,過去研究發現到魚油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DHAEPA可以減緩腦部的發炎速度,還可以防止視力衰老,甚至可以幫助神經細胞再生,因此能幫助大腦預防老化,讓腦袋更年輕。透過這次的研究,更可以確定魚油預防腦部老化的功效。

Zaldy Tan博士表示,DHA的最佳來源是魚類,特別是脂肪較多的魚類,像是沙丁魚、鯡魚、鯖魚、鮭魚等,至於鱈魚雖然是遠洋魚類,也有豐富的脂肪,但是DHA的含量卻比較少

來源: http://bar.cnyes.com/html/8CEC99660DFA7EA.shtml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日常著裝的健康隱患

52歲的職業理療師貝拉•斯坦曼(Baila Steinman)初次發覺腿部麻木是在12月份一次去以色列的旅途中。她回憶道,“當時從膝蓋到骨盆都是麻木的,麻到發疼。”

回到布魯克林之後,她去找了神經科醫生歐文•弗裡德曼(Irving Friedman),弗裡德曼向她的腿部施加壓力,讓她踮起腳尖保持平衡,腳跟著地倒著走,然後再往回走。接著他問道,“你是不是常穿緊身的衣服、束腹褲襪或用很緊的腰帶?”當她點頭承認的時候,弗裡德曼喊道“這就對了!”

罪魁禍首:斯坦曼總愛系的那些緊身裝飾腰帶。弗裡德曼醫生說,這種腰帶會壓迫一條名為股外側皮神經的主神經,它從腹部一直延伸至大腿外側。他說這種名為感覺異常性股痛(meralgia paresthetica)的症狀常見於髖部挎槍的警察和穿緊身芭蕾舞短裙的芭蕾舞演員身上。他說,“任何壓迫這條神經的因素都會導致這種症狀的出現;這種症狀非常非常多見的。”

過緊、過鬆、過重、過高或過鬆軟的服裝和配飾都會造成健康問題。人們有時意識不到罪魁禍首就是他們的衣服。當然,現代的服飾潮流遠沒有中國古代的纏足或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束身內衣那樣讓人受罪(束身內衣可能會擠斷婦女們的肋骨並使內臟錯位)。

讓我們看看哪些衣物不宜穿著:


F. Martin Rami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緊腿牛仔褲會影響消化。
緊腿牛仔褲:《內科醫學總覽》(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3年刊發的一篇報告指出,穿過緊的牛仔褲不僅會壓迫神經,還會影響消化。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Stamford)內科醫生奧克塔維奧•貝薩(Octavio Bessa)寫道,他每年診治20至25位有腹部不適、脹氣、胃灼熱和進餐後長時間打嗝症狀的患者,通常是中老年男性。他寫道,在診室裡就很容易做出診斷,只需將他們的褲子尺碼與腹圍進行比較即可;通常他們的褲子尺碼會比腹圍小7.5厘米或以上。他將其命名為“緊身褲綜合症”。

自那以後,牛仔褲的樣式變得癒加修身,也一直被指責是女性腰背疼痛、酵母菌感染以及一種叫做半圓形脂肪萎縮(lipoatrophia semicircularis)的罕見疾病的誘因。半圓形脂肪萎縮的症狀是大腿外圍出現橫向凹陷。

塑身衣:如果Spanx或其他品牌塑身衣穿得過緊或時間過長,就會引起神經壓迫和消化問題,更別提讓人生疼的勒痕了。(塑身衣的真正作用是撫平肌肉,而不是用來把人勒瘦的。)

壓迫上腹部的塑身衣還會阻礙肺部的充分膨脹,減少氧氣吸入量,這會引發頭暈。打造平坦小腹的男士“緊身衣”存在同樣的危險,並且無論廣告上如何吹噓,其實它們不會真的達到鍛煉腹肌、保持腹肌不走樣的效果。


Boyle + Gardner
襯衣領和領帶過緊會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液並增加眼壓。
襯衣和領帶:你是否感到頭疼、視力模糊或耳朵周圍刺痛?尤其是在辦公室裡?專家警告說,襯衣領和領帶過緊會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液並增加眼壓,而眼壓增加是青光眼的一種致病因素。《Work》期刊去年針對韓國上班族的一份研究表明,過緊的領帶還會降低頸椎活動度,導致背部和肩部肌肉壓力增加。

很多男性需要放鬆: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1993年的一份研究顯示,有67%的男性購買領口比頸圍小的襯衫。

由於領帶往往不會像其他衣物一樣經常清洗,因此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有些醫院已經採取措施禁止醫生系領帶。

內衣:女士內衣專家說,75%的女性都在穿著尺寸不合適的胸罩。胸罩太大就起不到支撐作用,從而導致乳房及背部勞損。胸罩太緊則可能會勒得慌。

寬鬆平角褲還是緊身短內褲?生育專家建議想做父親的男性不要長時間穿著緊身自行車短褲,這種內褲會使睪丸溫度升高,降低精子產量。

衣服質地和清潔劑: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接觸性皮炎專家阿普拉•蘇德(Apra Sood)說,對特定纖維發生過敏性反應的情況比較少見,但相比各類羊毛、棉和絲綢,合成纖維和混合纖維會更容易導致過敏。更多的時候,由於衣物引發皮疹及其他過敏反應的人實際上是對可能含有甲醛的染料、衣物柔順劑和免燙整理劑有反應。蘇德醫生說,新衣服在穿之前洗幾次可以減少過敏情況的發生。


Getty Images
拉鏈有可能夾到兒童的手指。
童裝:盡管多年來一直都有促進童裝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但依然有一些嬰兒甚至兒童被衣服拉繩勒死,或在遊樂場玩耍時被拉繩纏住。拉鏈有可能會夾住皮膚,童裝是不建議使用拉鏈的。

最近,兒科醫生一直在提請注意另一個問題:穿著太緊的襪子會導致腳踝周圍襪口處的皮膚出現色素沉澱及紅色勒痕。醫生提醒說,這些痕跡不會造成傷害,但會持續多年,過緊的連指手套也會造成手腕出現這種痕跡。

F.Martin Rami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兩英寸以上的高跟鞋一直與拇趾囊腫脹、錘狀趾、應力性骨折和踝關節扭傷等病症聯系在一起。
:兩英寸(約五厘米)以上的高跟鞋一直被與拇趾囊腫脹、錘狀趾、應力性骨折和踝關節扭傷等病症聯系起來。另外還包括“腳後跟骨頭突出”,莫頓氏神經瘤(Morton's neuroma,腳趾間神經受損),以及弗萊堡氏骨頭缺血症(Freiberg infraction,部分腳骨由於缺少血液循環而壞死)。穿著高跟鞋多年以後,有些時尚達人發現他們的跟腱變短了,導致穿平底鞋時感覺很不舒服。

平底鞋同樣會引發問題,尤其是鞋底很薄、沒有支撐力的平底鞋。其實,任何沒有足弓支撐的鞋都會引起足底筋膜炎,即腳底的韌帶組織發炎。

美國足部醫療協會(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稱,夾腳拖鞋更糟糕。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39名志願者進行了拍攝觀察,發現他們需要夾緊腳趾才能走路,這樣會導致足部疲勞,小腿肌肉酸痛,步態改變,長期下去可能會引起腳踝和髖部出問題。

你是不是在想冬鞋會更安全?那些流行的羊毛襯裡平底靴也有同樣問題。還有,襯裡可能會成為腳氣和灰指甲的滋生地。加州聖地亞哥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皮膚科醫師傑弗裡•博納比奧(Jeffrey Benabio)說,“是的,襯裡確實會吸濕,但濕氣卻散不開。”他建議羊毛靴只在戶外穿,要穿襪子,每次穿著時間要短,不穿時把羊毛襯裡晾幹。

來源:http://chinese.wsj.com/big5/20120305/hea075317.asp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春暖花開 鼻過敏患者 花粉症最難熬

春暖花開,一年一度的陽明山花季又即將登場,在為期1個月的花季期間,台北市公園管理處預估,將吸引上百萬人次的遊客上山賞花。除了陽明山,在公園或是自家花園,大大小小的花朵其實早已陸續綻放,美不勝收。然而許多民眾在賞花之際,卻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他們並非看得情緒激動,而是眼鼻受不了四處飄散的花粉,陸續出現的過敏症狀。

每逢花季,許多人因為受不了空氣中瀰漫的花粉引發鼻子過敏,到醫院求診。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表示,花季期間花粉在空氣中懸浮密度高,如果民眾抵抗力差,很容易誘發花粉症。

花粉症患者經常會打噴嚏,不停地流淚,伴隨全身發冷,卻不會發燒。有些患者耳朵和靜脈竇會受到重複感染,嗅覺或味覺會漸漸失去功能,喉嚨嘶啞。由於花粉症狀與感冒近似,常被誤認。但民眾只要發現持久咳嗽鼻子癢等症狀,卻沒有發燒,就能輕易判斷。民眾若罹患花粉症必須及時就醫,以免引發氣喘或其他更嚴重過敏問題。

臨床顯示,花粉症引起鼻子過敏,主要是由於鼻腔內的神經組織,受外在環境中的特定物質所引發過敏反應。像是打掃揚起的灰塵,蟑螂昆蟲,家中飼養的寵物毛屑,季節飄散的花粉,寒流期間的冷空氣,及裝璜建材釋出的福馬林等所謂的過敏原,都可能引起鼻子持續不適,甚至發炎。通常在晴天、氣溫高、空氣較乾燥、風速大時,花粉濃度會升高,花粉症的症狀也會明顯增加。相反地,下雨時因雨水沖刷,空氣中的花粉濃度會降低,花粉過敏症患者症狀發作就會相對減少。

事實上,鼻過敏主要是由於患者鼻黏膜內之神經過於發達所致,因此只要把神經截後就不會引起鼻過敏症。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電波射頻低溫熱透的方式,截除過度敏感的鼻神經。李宏信醫師表示,整個手術過程只需在門診進行局部麻醉,再經由鼻孔伸入器械,進到鼻腔後端的翼管口進行截除即可完成,不需住院。且術後傷口小,能在完全不影響外觀的情況下,有效改善惱人的鼻子過敏問題,甚至對花粉引起的過敏也有改善的效果。

至於防範花粉症,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讓家人在傍晚或大雨之後做戶外活動,由於雨後空氣中花粉含量低,能有減少接觸到花粉過敏原。隨時注意天氣預報,於家人外出時做好口鼻防護。居家使用空調過濾空氣,取代風扇。打掃室內或庭院都會使花粉飛揚,應事先隔離抵抗力差的家人。花季期間避免將衣服或床單晾在戶外,以免花粉隨之帶進屋內。家中植栽多選擇不會加劇過敏症的植物,也能降低家人受花粉症侵害的機會。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14743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吃錯蔬果 過敏雪上加霜

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3500萬人患季節性花粉過敏,花粉季通常從春季2、3月份開始,以氣溫、降雨量以及過敏原不同,過敏症狀最長可延續秋季。專家指出,趁著春季大掃除,清除室內過敏原,以及改善飲食結構,提高身體免疫力,都有助預防和減輕花粉過敏症狀。
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指出,雖然多進食水果和蔬菜通常有助提高身體免疫力,但要慎防花粉食物過敏症(pollen food allergy syndrome),某些蔬果也含有易引起過敏的花粉蛋白。對樺樹(birch)、榿木樹(alder)過敏者,可能會對芹菜、櫻桃和蘋果過敏;對青草過敏者,則容易對番茄、馬鈴薯和桃過敏,因此對花粉過敏者,進食水果、蔬菜最好洗乾淨、削皮或煮熟再吃。
春暖花開時,許多人喜歡打開窗戶透氣,但開窗戶後花粉易飄進屋內,沾在地毯、沙發和家具上,而駕車者也最好關上車窗。安裝空氣過濾器有助減少空氣中的花粉過敏原,但研究表明,中央空調過濾器(central furnace/air conditioning filters )和離子靜電室吸塵器(ionic electrostatic room cleaners)對過濾過敏原並無太多幫助,空氣過濾器應系統做工作,最好安裝全屋型過濾系統(Whole-house filtration systems) ,並定期更換過濾器。在各個房間開放加濕器,也有助減少因空氣幹燥引起的花粉過敏源傳播。
為了清除屋內灰塵和可能的花粉源,地毯和家具最好每周洗塵兩至三次,但要戴上口罩和手套,防止灰塵和花粉源進入體內。家有寵物在春季尤其應常給寵物洗澡,特別是從室外進入室內時,可以用濕紙巾擦去寵物身上的泥土。花粉過敏者外出最好戴口罩和太陽眼鏡,從室外回家後,最好更換衣服並立即清洗,睡前洗澡清洗頭髮中隱藏的花粉源。

pollen.com近日花粉地圖顯示,今年花粉季已提前展開。(取材自pollen.com)

美國花粉地圖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漫談慢性食物過敏 (文 /童元釔醫師 )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常常一天24小時裡除了工作就是吃飯、睡覺,有些人甚至連三餐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吃,更別說規律的運動,加上以外食居多,身體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搞壞了。這是一種人。另外,還有一種人雖然重視健康,每天過著養生的生活,但是不知道方法用錯了,得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這兩種生活我都體驗過,的確都不好,幸好身為家醫科醫師的先生對這方面特別有研究,引導著我走向更正確健康的生活,快樂又有精神。回想起在外地求學及住院醫師時的生活,不得不說是在燃燒生命,但是人有幾個十年可以這樣消磨呢? 所以追求一種平衡的人生是我所期盼的,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希望大家都能朝向更為健康的生活邁進。

生活中不乏以下的人,每天早餐都要吃XXX、每天都只喝某某牌的豆漿、挑食、或為某種原因而每天連續大量的攝取著號稱有某些功效的食物、飲食過於西化(麵食取代米)、錯誤方式的瘦身。舉例來說,記得前一陣子,因為朋友建議早上吃燕麥片對身體很好,既可瘦身又可以降膽固醇,結果我就連續幾個月把燕麥當作早餐,後來身體一整個不對勁,但不舒服的症狀既不像感冒又沒有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的程度,索性就坐視不管。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對於每天攝取的燕麥過敏了!

一般人對於食物過敏的印象或許都停留在皮膚搔養、眼睛紅腫等急性的症狀,但是大家較陌生的慢性過敏卻更可怕,常常令人困擾不已,因為每天吃進那麼多的食物,很難找到元凶,加上表現的方式不同,有些症狀又不是那麼嚴重,就容易被人所忽略。國人對於蛋、牛奶、小麥過敏的機會最高,而這些東西都存在許多食品當中,像是麵包就是一種其中一例,而這種方便的食物卻又常常是被現代人用來隨便打發正餐的食物。

慢性的食物過敏可能要在食物吃下去後幾小時,甚至是二、三天後才發生,而且延續的時間較長。食物過敏的反應其實就是發炎反應,發生的型式有許多種,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皮膚系統,耳朵和眼睛等方面都有可能遭受侵犯。而根據統計,成人最常見的症狀是疲倦、腸胃脹氣,便秘或拉肚子、和頭痛等。

那要如何避免或是治療慢性食物過敏呢? 若已有長年症狀的人比較建議做慢性過敏源檢測,找出自己的過敏源之後,先完全避免進食這類食物一陣子,之後再依醫師指示逐漸增加食用的頻率。而對於一般人,平日的保養就是盡量不要每天吃同一種食物,以免無形中形成了食物過敏而不自知。舉個例子來說,自己本來很喜歡吃麵食,對國人的主食米飯類總是興趣缺缺,得知小麥榮登國人過敏源前三名之後,開始規定自己不能再常常接觸麵包糕點,先生甚至鼓勵我偶爾要進行所謂的無小麥日,雖然一開始很難克服,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像戒煙一樣,忍過了脫癮的不舒服感後,身體原本常出現水腫或是腸胃不適等症狀也都不藥而癒了。

但是有些人並沒有特殊的症狀,是否就沒有食物過敏呢? 其實不然,而這種慢性的發炎存在身體當中,可能會反應在抽血的一些不正常數值中,所以我會建議大家應該要定期體檢,這點,甚至連醫師自己都沒做到,是不是成天都忙著幫別人解決問題,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了,實在是可怕啊。

我的健康秘方,不外乎早睡早起,規律運動,吃的天然簡單、 儘量避開環境毒素(這點尤其可怕), 例行體檢與諮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補充適合自己需要的營養補給品(倘若沒有經過適當一挑選,不僅浪費錢,也得不到效果。) 但是老實說,人是有慾望的生物,要無時無刻嚴守著這般生活絲毫不違背也太辛苦了,在偶爾大魚大肉之後或是怠惰一陣子沒有規律運動時,是否能夠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生活,是決定是否能夠重回健康之路的關鍵; 更加講究的話,如何能夠在放縱過後採取正確且適度的補救措施, 又是另一門學問了。經常花時間聽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別給身體太大的負擔,自然健康又快樂。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暖頭止寒氣 鼻過敏變乖了

我73歲了,每日快步走一小時,或騎自行車馳騁30、40公里,生活規律,健康堪稱良好。但鼻子敏感是我最大困擾,無論冬夏寒暑,晨起後,輕則鼻水不止,重則噴嚏連連,待運動熱身後,才會消失。偶爾沒有快走,噴嚏、鼻涕齊發,幾不可終日,擾人至深。
 

雖曾就醫服藥,但效果有限,在吃藥與健身提高免疫力間,我選擇後者。

 
因此鼻子敏感的困擾,始終如影隨形。由於喜歡運動,蓄平頭多年;去歲秋涼後,為免頭頂冷颼颼,遂用自行車騎士的魔術巾當頭巾保暖,氣溫低至10來度時,甚至戴著頭巾睡覺,未料頭部保暖後,打噴嚏、流鼻涕狀況也隨之消失。

 
正納悶鼻子敏感驟然消失,是否與魔術巾24小時不離頭相關,友人以網路傳來「頭部保暖」的益處,印證個人經驗,頭部保暖確實可以遏抑鼻子敏感。


因氣候與環境影響,台灣為鼻子過敏煩惱不已者,大有人在。如果頭部保暖確實是改善甚至根除筆者多年鼻病的良因,願能與眾多鼻子敏感者分享經驗,以提升生活品質,增添健康幸福。


全文網址: 健康你我他/暖頭止寒氣 鼻過敏變乖了 - 睡一宿好覺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73903#ixzz1oKSVdXIZ
Power By udn.com


來源: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73903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恐怖染髮劑 染到臉腫成足球大

(本報訊〕恐怖!25歲的英國女子卡門‧羅伊(Carmen Rowe)使用一家知名染劑染髮,沒染成心目中的顏色,臉卻腫得跟足球大,只好去醫院報到。

 卡門說,在使用該產品黑色染劑染髮後,馬上有劇烈反應,她的臉腫得跟足球一樣大,而且還暫時性失明,就醫後,在醫院待了三天才出院。

 從13歲便開始染髮的卡門表示,在染髮前48小時她也有進行皮膚測試,當時都沒有問題。但這次染完後,她的臉卻腫起來,隔天她還完全看不到,「我起來後發現我的頭腫得我看不到,快瞎了」,卡門說,於是她便被送到莫里森醫院(Morriston Hospital )。

 卡門透露,當她抵達醫院時,她整張臉都腫起來了,連耳朵也變很大。醫生看到這情行後,馬上為她進行治療。她說:「最噁心的是,我的頭開始流膿。我必須用毛巾把我的頭包起來,真的是很可怕,而且聞起來像小狗溼掉的味道。」

 經過三天服用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後,卡門才出院。但出院後的一個月內,她又因持續的疼痛和腫脹,四度向醫院掛病號。

 最後醫生診斷出,卡門其實對染劑裡的對位次酚二胺(Paraphenylenediamine,PPD)成分過敏。屬於化學成分的PPD,染色效果雖較植物性染劑來得持久,但根據醫界研究指出,若和甲苯二胺(Paratoluenediamine,PTD)長期共同使用的話,恐引起淋巴血液病變及膀胱癌。

 而她也因為這一連串意外丟了工作,她希望能以自身經驗讓家長們知道染髮可能造成的後果。

來源: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610394&type=%E5%9C%8B%E9%9A%9B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DHA含量太低 烹調後易“失效”[

近日,有媒體報道指,曾宣稱“每天只要吃30克,加上正常飲食,就可以補充人體一日所需的DHA和EPA,全面打造心、腦、體健康”的金龍魚“深海魚油調和油”,產品中深海魚油含量僅1.4%—1.8%,卻以“深海魚油”為主要賣點宣傳銷售,涉嫌虛假宣傳。該產品生產商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里”)隨後回應,此產品中深海魚油含量的確為1.4%—1.8%,但標準名稱是“金龍魚添加深海魚油調和油”。

有專家表示,這款食用油中的DHA含量太低對人體健康沒有實際幫助,而且食用油食用前需經高溫烹飪,當中的DHA一加熱就會迅速被氧化失去活性而“失效”。

1.比其他調和油貴近25元    但主原料與普通油無異
新快報記者昨日走訪了廣州多家超市,發現這款“金龍魚添加深海魚油調和油”在價格上已“與眾不同”。記者看到,超市內的5L裝金龍魚調和油、花生濃香食用調和油、葵花原香調和油售價皆在65元左右,但獨有這款調和油價格為89.9元,價格高出近25元。究竟是什麼令這款調和油身價陡增呢?

新快報記者首先查看了這款添加深海魚油調和油與普通調和油的配料表,發現這兩款產品的主要配料大致相同,添加量最多的都是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這五種油。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上這款深海魚油調和油標明魚油添加量不足2%,由此可推排在它前面的其他五種油總添加量,和其他普通調和油一樣,應接近甚至可能超過90%。

2.魚油量僅1.4%—1.8%     超市卻標“深海魚油調和油”
既如此,為何這款調和油不標“大豆調和油”、“菜籽調和油”等卻獨重點標出配料表中排第六位的“深海魚油”呢?“這不難理解,因為大豆油和菜籽油都屬于成本比較低的植物油,突出這些肯定就沒理由給產品定高價了。”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觀察後發現似乎也的確如此。一般食用油外包裝只在瓶身貼有一頁有關產品配料、貯存條件及生產商的資料,但這款標高價的調和油瓶身還另外單獨貼出一頁標題為“中國人DHA EPA平均攝入量嚴重不足”的宣傳資料。在這份資料上,記者清楚看到注明深海魚油的添加量為1.4%—1.8%,但仍能達到“幫助人體每日攝取有益健康的DHA和EPA,配合膳食,幫助達到美國醫學研究院(IOM)每天攝入160毫克DHA和EPA的建議值”。

此外,雖然這款產品的外包裝上的確寫明是“添加深海魚油調和油”,但在貨架的標簽上卻都寫的是“金龍魚深海魚油調和油”。記者同時搜索了有關此產品的部分資料,發現在不少媒體上的宣傳稿件中,提及此產品時也都將之稱為“深海魚油調和油”。

3.專家稱DHA量太低     烹飪加熱後會氧化“失效”
“如果只是深海魚油添加量偏低,但實際真能達到宣傳所說的幫助每天攝入DHA和EPA,還能達到科研機構的推薦值,吃了後對人體健康會有好處,就算是貴些我覺得也是值得的。”在了解到金龍魚添加深海魚油調和油中深海魚油含量不足2%後,市民王先生表示只要有功效,還是願意購買這款貴價調和油。但事實是否真如市民所願呢?

“吃食用油來補充DHA的量實在太少了,對人體健康而言沒有實際意義。”中山大學營養學系教授蔣卓勤向新快報記者表示,一個人每天的吃油量最好是25g—30g,吃得再多了就會超重和肥胖。“人每天只能吃這麼少油,油里面的DHA含量就算比較高,真正的攝入量也有限。”蔣卓勤還表示,DHA和EPA都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被氧化,放到油里面就更容易被氧化了,如果要令這種油保質期和普通食用油一樣長,廠家就要放較多抗氧化劑,而抗氧化劑一旦攝入過多就會對人體有害。

蔣卓勤還特別指出,通過吃食用油來補充DHA在我國來說也並不現實。因為在中國大多數地區,使用食用油烹飪食物時都會高溫加熱,而DHA和EPA在加熱條件下會被迅速氧化而“失效”。“DHA和EPA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加熱後會導致活性下降,令它們對身體的調節功能明顯減弱。”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也表示。

相關資料
想補DHA?吃魚吃藻最可靠!
新快報訊記者邱春燕報道營養及保健食品專家皆指出,因容易被氧化且含量過低,食用油中添加DHA對實際補充作用不大,那麼作為普通市民,若想補充DHA吃什麼最有效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吃點海魚。”中山大學營養學系教授蔣卓勤稱,海魚等海產品中的DHA含量非常豐富,並且在海洋動物身體里有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會令它們身體里的DHA不容易被氧化。蔣教授也明確表示,海洋動物身上的EPA和DHA的確有調節血脂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新快報記者早前曾采訪過蘇格蘭權威兒科專家Stewart Forsyth 博士,他則提到含脂肪比較多的魚DHA含量特別豐富,比如說鳳尾魚、三文魚、金槍魚。除了魚之外,還可從藻油和藻類中獲得一些DHA。

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則表示,除了選擇一些天然食品外,消費者也的確可以在市面上選擇一些其他食品來補充。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我們國家,如果聲稱食品中含有DHA且產品有功效的話,就必須是有充足實驗根據證明、且經過政府審批批準注冊為保健食品的。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舒緩異位性皮膚炎 冬天不再乾癢難耐

鋒面報到全台氣溫遽降,許多皮膚炎的患者,在氣溫劇烈變化的時候,都免不了到皮膚科診所報到,其中又屬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最為嚴重,因為連日的冷冽天氣造成他們皮膚乾癢加劇,使原本已經脆弱的皮膚,又加速惡化,而如何舒緩異位性皮膚炎,成為重要的課題。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胡倩婷主任指出,冬天因氣候乾燥,皮膚的皮脂膜保水度低,加上皮脂腺分泌過少,脂膜屏障功能更差,過敏原也容易入侵,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發生,像是皮膚乾癢、脫屑,嚴重甚至會形成癢疹。而除了溫度溼度變化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外,其他像是過敏原的影響,包括食物、空氣等,或非特異性因素如汗水的刺激、毛衣摩擦刺激等,也都是患者於日常生活中需特別留意的,如此一來,才能減低並舒緩異位性皮膚炎。

胡主任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肌膚容易因缺水而呈現乾燥現象,為舒緩異位性皮膚炎,建議避免使用果酸或其他去角質產品,可選擇更為滋潤的保養品,如最近火紅的神經醯胺(Ceramide)成份,由於這種天然保濕因子佔了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約30~40%,比例相當高,因此,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於平日保養時多補充神經醯胺(Ceramide),可幫助舒緩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胡主任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往往只使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外用藥膏來治療,欲使發癢、脫屑症狀快速消失,但卻忘記日常肌膚保養也是舒緩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環節。胡主任強調,提高肌膚保濕功能與屏護力是照護異位性皮膚炎的首要步驟,患者不可輕忽,如果不知從何著手挑選保濕保養品,不妨可選擇含如神經醯胺(Ceramide)等成份,或諮詢專業醫師看看慣用的保養品是否適合。

胡主任也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冬天時洗澡水溫不可過高、避免使用含皂鹼的清潔用品,且最好在五分鐘內洗完,並於澡後立刻擦拭如含神經醯胺(Ceramide)、玻尿酸或甘油成分的保濕乳液,可增加皮膚表面的屏障;衣物選擇方面則要避免羊毛或粗纖維、不透氣及不排汗的材質,以減少汗水的刺激;塵蟎、二手菸也會刺激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最好避免。胡主任表示,患者若能從以上日常生活的照護著手,對舒緩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有幫助!

來源: http://news.cts.com.tw/nownews/general/201202/201202100933162.html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寶寶喝母乳 增身體健康降低過敏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揚卿以及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於2009年所作的流行病學調查,訪談了全臺灣北中南東14個社區的579個學童母親,做出氣喘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期用藥,甚至是中草藥,會增加孩童氣喘危險。


陳揚卿說,媽媽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孩童一歲內反覆的呼吸道感染、孩童三歲前即送去幼稚園等,均會增加罹患氣喘的危險,媽媽哺育全母乳則對孩童是保護因子。此結果已發表於2012年國際期刊《臨床發展及免疫》。


陳揚卿建議有氣喘過敏體質的家長,對於下一代氣喘的防治,甚至應由媽媽懷孕期就開始預防,在懷孕期盡量不要服用中草藥,避免接觸二手菸,生產時避免使用真空吸引器,更不要太早將孩子送去很多孩子的托育中心,增加幼年呼吸道感染機率。